我市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仲春时分,站在黄河岸边,遥望崤函大地,到处是春耕春管景象。近年来,我市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和连接主要经济节点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开展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建设,强化农村饮水安全,推进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6%;实施“气化乡村”工程,推动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基本实现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全覆盖;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县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100%。
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稳步提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尊重群众意愿,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整村推进,专业化施工,无害化建设;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人口集中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减量利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推广“二次四分法”“两桶一袋”等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模式,加快实现可回收垃圾处置一张网;绿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开展“四旁”绿化,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推动实现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将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相结合,再建设20个和美乡村、50个美丽乡村。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发展思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净化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质量追溯化、安全监管化,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做优做强“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开发挖掘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农产品品牌,精心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电商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引领全市特色农业增值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