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育新机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是什么样子的?在人们常规的认识里:人来人往、火光四溅、声音嘈杂。
然而,走进位于三门峡的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贯实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偌大的现代化厂房,只有几名工作人员不断巡视;5G智能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数据跳动,工作人员密切监控生产情况……特种石墨整体加工需要的近百道工序在这里实现了自动化控制,1150个小时的焙烧、480个小时的冷却也受到精密监控。
“我们先后开发焙烧自动化监控、5G全自动配料等系统,生产过程全部数字化管理,实时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分享,精准生产、管理,实现了对全业务链、全方位、全板块的覆盖,企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万贯实业创始人赵万仓介绍。
“按公司规模原来需用工500人,通过优化流程、功能布局、设备工艺,特别是加大智能化应用,现在只需用工160人。”细数“三大改造”转变带来的甜头,赵万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是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万贯实业的高质量发展,正是三门峡市深化“三大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把“三大改造”作为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点,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企业加快新一轮攻坚步伐,努力为城市转型、产业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凡事欲成,机制先行。成立“三大改造”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三大改造”工作;分别制定市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绿色工厂创建标准,在市级层面开展培育、创建、评选工作;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库,制定专家管理办法和项目评审办法,健全工作机制。
出台政策,强化改造。每年出台“三大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分别制定的煤化工、装备制造、白酒、铝工业、水泥、铜产业、刚玉、食品、化工、材料等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均把“三大改造”作为重要举措予以落实。出台扶持政策,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对企业“三大改造”进行设备补贴。加强项目谋划,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三大改造”的主抓手,建立市、县两级“三大改造”动态项目库,每年以市工业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当年“三大改造”项目清单,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强化协调服务,推动技改投资快速增长。“三大改造”对全市工业技改投资的贡献率超过70%,2023年全市技改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8%,超过年度目标(14%)24个百分点。
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坚持定期开展“三大改造”观摩活动和外地考察交流,深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邀请中国信通院、海尔数科等专业机构开展入企诊断,每年两次开展全市重点项目暨“三大改造”观摩点评活动,激发企业技改升级的内生动力。实施通报考评机制,定期将“三大改造”整体推进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通报,并将各县(市、区)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第一名奖励200万元,第二名奖励100万元。
截至目前,我市已发放“三大改造”财政奖补资金3.1亿元,协调全市银行机构投放贷款36.7亿元,支持780家企业实施改造项目1363个,改造设备28万余台、产线5000余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应改尽改。
投资57.8亿元的新凌铅业绿色生产技改项目全面投产;宝武铝业成为全省唯一汽车铝板材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华为问界M9汽车;灵宝市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三大改造”是激活企业发展动能的金钥匙:通过改造升级,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3%以上,降低成本15%以上。我市企业创新投入、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越发凸显,“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提质增效,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的潜力加速释放。
如今,“三大改造”浪潮正奔涌在崤函大地,必将助力我市持续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打造产业强市,不断推动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