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政办〔2023〕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三门峡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19日
三门峡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2〕75号)等要求,推动三门峡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组织完善、技术先进、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业务能力和关键区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服务我市重大战略实施、防灾减灾救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的作用愈加凸显。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稳步增强,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优化,服务经济社会的效益显著提高。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作业覆盖面积进一步优化扩大。到2035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和科技水平提升到全省领先地位。
二、主要任务
(一)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特色产业,组织气象、农业、烟草等部门对苹果、烟叶主产区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制作苹果、烟叶灾害区划图,制定针对性灾害防御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地面作业站点布局,在冰雹发展关键路径上增加作业站点数量,到2025年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至41个。提升防雹覆盖面积,将关键区域防雹覆盖率由55%提升至80%。提升作业点安全等级水平,到2025年全市已建成所有固定作业站点的一类作业站点率达到100%。加大增雨(雪)、防雹作业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保障产业安全。(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烟草局,各县〔市、区〕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不再逐一列出)
(二)助力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针对沿黄生态带、伏牛山生态屏障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需求,制定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积极组织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部门联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水库蓄水等需求,在城市通风廊道和水库周边增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开展聚能空气炮等新型作业装备的实验和应用。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开展试验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市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应急和重大活动保障服务。完善应对森林火灾火险、异常高温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林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联合会商,共享灾害风险、灾情、灾害预测等信息,及时启动针对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建立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人工影响天气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储备和区域协调,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市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在粮食主产区、重点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布设地面云降水探测设备,在现有气象雷达的基础上,根据全市气象防灾减灾需求,到2025年在卢氏县、灵宝市和渑池县关键区域建成新一代雷达探测装备,提升关键区域特别是防雹重点区域的探测能力,做到监测无盲区,探测能力全覆盖,满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提升云水资源精细化探测水平。(市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高科学作业水平。利用好全省高性能增雨飞机,积极协调开展飞机增雨作业,进一步提升增雨效益。加强高炮、火箭等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到2025年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率达到85%以上,到2035年达到100%。积极发展高性能机动火箭作业装备,增加固定作业站点,进一步提升作业覆盖率。探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方式、新手段,推广应用新装备。建设集监测和作业于一体的高标准作业站点,进一步提升作业站点的精密监测能力。(市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作业指挥能力。推动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建设,提升指挥调度水平。基于市级平台,建设“中心+终端”的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提升指挥与作业实施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物联网建设和应用水平,到2025年实现站点覆盖率90%以上,到2035年实现站点覆盖率100%。加强指挥和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作业条件识别能力。加强与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信息融合和协调,推动空域审批平台的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作业空域保障水平。(市气象局、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人影科学实验。联合省气象局有关单位在我市重点开展防雹基地建设和防雹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防灾减灾需求的防雹试验和科学研究基地。将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监测识别、效果检验、消云减雨、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等科学试验和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市气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作业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和管理,健全作业人员考核聘任制度,按规定落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管理人员津补贴、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政策,加快建立一支与基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保障需求相适应的专业队伍。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技能竞赛。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创新团队,培养适应基层业务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建立一支懂技术、懂安全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检查员队伍。(市气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安全监督监管。加强作业装备和弹药调拨、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公安机关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信息录入民爆信息系统,及时办理弹药运输许可证;指导临时弹药库治安防范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技术防范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应用,实现对重点场所、重要装备、弹药运输、作业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实时风险预警。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能力评估和作业站点安全等级评定,推进基层作业单位和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提升作业安全水平。依法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和备案。严格落实作业公告、空域申请、射界管理等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市气象局、公安局、应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公益性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融入防灾减灾基地、科普场馆等建设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丰富科普宣传的形式和载体,提升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学认识。(市气象局、科技局、广播电视台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协调作用,加强对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督促落实。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按照职责要求,形成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合力。各县(市、区)政府要全面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体系,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作业队伍管理、安全监管等职责。(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保障经费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预算。完善市、县共同投入机制,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人工影响天气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和作业保障等。探索创新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支持生态修复、水库蓄水等人影作业购买服务。(市气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体系,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责任措施落实。按照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市气象局、应急局负责督促落实)
相关解读: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材料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问答
一图读懂: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