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公报文件库 > 2021年 > 第5号(总第184号) > 正文

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5-6篇)

发布时间:2021-06-15 08:18    文章来源: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第五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突出特色,围绕五彩三门峡”“三地五中心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和区域协调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城市向心力,释放县域新活力,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第一章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  加强国土空间科学规划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形成功能聚焦、界限分明、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布局。完善以黄河生态廊道、崤山至甘山和韶山生态带、玉泉山至熊耳山生态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网络。以陇海铁路、原国道310为东西轴,打造中心城区灵宝城区城乡融合圈和渑池义马产业发展区;以国道209为南北轴,打造灵宝卢氏文旅生态发展区,串联特色小城镇和特色产业组团,构建网格化、集约化生产空间格局。

 

第二节  构建“一核、两圈、三极、多点”的城镇体系布局

 

一核。中心城区新兴功能集聚核心。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作为全市面向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新兴功能集聚核心,带动全市乃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

两圈。打造城乡融合创新圈。整合中心城区和灵宝城区,以及周边富集的自然山水、文化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功能图和示范区。推动渑池、义马融入洛阳都市圈。打造洛阳都市圈承东启西的现代物流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三极。灵宝:打造全国重要的贵金属生产、合金新材料研发、黄金珠宝设计和特色金融服务基地。渑池义马:推动渑池义马一体化发展,打造以铝和煤化工为核心,并向产业链下游深度延伸的资源型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示范区。卢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建设豫西旅游目的地城市。

多点。围绕阳平、豫灵等小城镇辐射周边乡镇建设城镇生活圈,实现全域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多中心、集约式、网络化的城镇体系格局。

 

第三节  完善“一主、两副、一带、四群”的中心城区布局

 

一主。围绕市商务中心区迎宾大道东西两侧,构建全市商务中心区市级商务商业主中心。将市商务中心区及其高铁南片区打造为衔接湖滨城区和陕州城区、面向市民未来高品质生活需要,并能满足周边大城市对流人群商业、商务需求的城市主中心。

两副。分别为湖滨城市副中心和陕州城市副中心。支持湖滨区在发展都市经济”“装备新秀上全面提速,重点优化湖滨城区和平路至黄河路商业中心环境,完善步行系统,通过城市更新植入公共空间、文化展示与休闲功能,提升购物体验。推动陕州区进一步擦亮温泉之都”“制造高地品牌,围绕陕州城区两侧植入城市商业功能,形成集商业休闲、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于一体的片区综合服务中心。

一带。沿黄创新发展带。通过黄河生态景观带,串联三门峡市职教园区、席村沟文体娱乐片区、陕州风景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区西区研发区、虢国文化体验区、会兴环铁黄河文创区等科技研发、教育、文创、文旅功能,激发三门峡创新创意产业发展动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吸引力、影响力提升。

四群。重点建设四大高质量经济产业集群,包括开发区东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集群、高铁南片区区域对流型新经济集群、高阳山文旅健康产业集群。


 第二章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第一节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着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旧城提质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合理规划、统筹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和人防工程建设。根据提升总量、优化布局的原则,有效增加城市停车空间。完善城区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垃圾处理、人防等市政基础设施,优先对影响安全、设施落后等老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提升管网运维能力,加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基本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

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加快研究建设现有合流制区域污水主通道,充分发挥湿地公园蓄洪功能,系统推进雨污分流、调蓄设施建设,加强再生水利用,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力争十四五时期末,城市建设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打造韧性城市。做好应急基础设施和地下综合防灾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快速改造能力,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作用,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化综合管理能力,为城市风险防控提供技术保障,提高我市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恢复能力。

加快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提升中心城区通达度,加快崤函大道、大岭南路南延、轩辕西路等项目建设。谋划崤函大道东西延伸及内外联通,积极推进通勤路、召公西路、陕州大道立交等工程,逐步拉大城市道路骨干框架,促进湖滨区、市商务中心区、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联通融合,将中心城区打造为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强化中心城区与下属村镇之间的交通联系。

提升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能级。加大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围绕教育、体育、文化、医疗、养老等领域,打造居民公共服务新能级,提高城区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提高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持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加快城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与省级平台、国家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形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第二节  塑造协调生动城市面貌

 

开展全域城市设计。邀请国内外著名空间设计机构开展全域设计,在设计基础上引导分区开发,采用形态准则规范,逐步塑造协调统一、有三门峡特色的城市风貌。

打造三门峡映像建筑。建设鲜明的地标建筑与门户景观,充分挖掘三门峡文化特色,设计建造地标性建筑。在三门峡高铁南站、商业中心、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等地建设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和辨识度的建筑。将黄河、天鹅、仰韶文化等特色元素充分融入到城市建筑外观设计当中,形成独特的三门峡映像。

建设城市绿色生态景观。加快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微公园(小游园)四级公园绿地建设,提升黄河公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建设水平。打造街景小品,结合城市道路提升工作,在十字路口、交叉路口等增设绿化小品、微型城市景观。

打造城市夜间景观。建立夜景亮化智慧控制平台,加大夜景亮化工程实施力度,在主要街区、重要节点进一步拓展夜景亮化覆盖面,在黄河沿岸、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夜间旅游景观,形成独特夜景风采。

 

第三节  统筹规划发挥各区优势

 

规划引领有序布局。深入把握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和乡镇转移的趋势和规律,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科学预测未来全市人口分布,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促进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发挥各区优势。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湖滨区要集聚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城市服务功能,持续繁荣核心商圈,打造中心城区龙头。陕州区要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着力壮大康养旅游、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市商务中心区要加快培育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空间高密度、就业高容量的高成长性服务业集群,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加快人才、资金、政策、资源等要素集聚,在铝基新材料、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开发区要以改造创新为核心,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和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现代产业,打造中心城区后花园和新能源产业基地。


 第三章  做优做特县域经济


第一节  明确县域发展重点

 

分类施策,确定差异化发展主题。按照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发展要求,将全市县域分为优化开发县(市)、重点发展县(市)和生态功能县(市),按照发展主题差异化分别设置为转型提质、特色高效和环境保护。

明确各县(市)发展重点。在发展主题之下,着力破解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产业不集中、活力不够强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支持义马市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做大做强,持续强化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特色发展。支持渑池县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设食品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双椒一药”“两白一谷等方面提质增效。以城区相向发展、产业协同布局为抓手,推动义渑一体化。支持灵宝市铜箔产业提标升级,持续擦亮黄金之城”“苹果之乡等名片,建设更高水平的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支持卢氏县打造生态旅游名县、特色农业强县,深化菌、药基地建设,不断叫响自由山水、清清卢氏品牌。

 

第二节  推进强县富民产业发展

 

鼓励各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环保装备、波裂解、刚玉、量仪等小精尖专隐形冠军,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提高就地城镇化水平。高水平建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围绕县域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智能标准厂房等,提升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县城建设面向城市消费的生鲜食品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加强冷库、冷藏车等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完善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

 

第三节  补齐县域公共服务短板

 

提升县域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县级综合医院提标改造,加强重点疾病专科设置和重点设备购置,提升县城综合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联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组建新型医共体。强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持续扩大学前教育公办园建设数量和办学规模,重点支持县城优质中小学改扩建,支持职教学校向县城下沉布点,提升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特色发展县域商业文旅。推进商业品质化发展,支持县域高品质、标准化的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建设,吸引品牌商业开展运营,打造县域消费集聚区。提升特色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具有县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完善现代化旅游配套,在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地区,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路网优化、游客集散中心、智慧管理设施、旅游交通设施等,以及打造集游客服务、咨询、休息、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等。

 

第四节  提升县域基础设施水平

 

优化县域市政交通设施。推进路网提升,对路网质量和通达性存在明显问题的县城,进行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改建扩面,提升县城畅通水平。统筹结合绿地、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布局建设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支持县城推进智能充电桩建设;推进客运站改扩建或迁建新建,推进县城二级客运站建设。

强化县域市政管网设施。集中改造县城内老旧供水管网、供热管网等设施,加快建设新城供水、供热管网。在有条件和资源的县城优先发展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集中供热设施。打造县域公共配送中心,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满足小微企业和群众日常物流分拨配送需要。

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借鉴我市智慧城市发展经验,在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社会平台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县城以大数据中心牵头统筹,提升县城精细治理能力。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社保等信息数据系统,建设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


 第四章  创建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

 

第一节  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坚持聚焦三大主线(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强化一大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巩固完善两平台”“三中心”“三联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全域网格化管理、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应急等大数据场景应用重大工程,有效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2025年达到全国一流智慧城市水平,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

 

第二节  加快建设智慧政府

 

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应用,持续提升政府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依法监管水平。以高效协同办公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甘棠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放管服数字大脑等应用,有效提升政府部门协同办公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

 

第三节  健全智慧社会体系

 

一网通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全域网格化管理平台、智慧城管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在全市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以一网通服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12345服务热线系统、线上三门峡APP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事宜掌上查、掌上办。规划建设数字档案馆,加快推进智慧生态环保、智慧自然资源规划、智慧医疗健康、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社会治理精准高效、民生服务普惠便捷的智慧社会体系。


 第五章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节  强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联通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专项规划,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城乡交通、物流、供水、垃圾收运等一体化,因地制宜推动污水管网向城市周边村镇延伸覆盖。

 

第二节  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沉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质乡村基础教育水平,通过向乡村输送优秀教师,开展线上教育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向乡村下沉,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标准化建设,实施区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通过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技能培训计划、乡村医生全员培训行动,推动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使乡村老百姓便捷享受更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

丰富农村人民精神文化。推动城市公共文化向乡村延伸,建立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多维度支持乡村围绕独特文化和民俗,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或绿色产业项目,提高农村人民收入水平。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组建各类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为乡村带去文艺演出、电影等文化资源,丰富乡村人民精神生活。

 

第三节  推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零门槛落户政策,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切实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以住房和教育为抓手,扩大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力度,合理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切实保障非户籍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退出有偿机制,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等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多元手段推动创新要素下乡。以定向培养、组织选派、活动帮扶等方式,推动以人才为核心的资金、创新等各类要素下乡。积极对接优秀项目,通过财政扶持、用地保障、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创业。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人才发展平台,加快在乡村地区建设一批创新创意综合体、农业产业园、科研基地等,实现筑巢引凤,为人才交流、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专栏7: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工程

城市承载力提升重点工程: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万户以上,棚户区7000户以上。中心城区8.7平方公里道路及附属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老旧小区雨污水源头分流工程,崤函大道新建工程,大岭南路道路工程(崤函大道至高铁南路),市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市商务中心区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主城区五条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工程:因地制宜,实施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环境卫生提级扩能工程、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工程、产业设施培育提质提效工程。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工程:搭建新型智慧城市中枢平台,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应急等应用。

资源型城市转型工程:义马市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渑池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灵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工程。



 第六篇  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以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为目标,以发展的眼光,按照未来人口基数和城市发展能级,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适度超前、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争创全省新基建建设标杆,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为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第一章  争创新基建示范市


第一节  打造5G地域优势新名片

 

优化底层信息网络布局,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河南移动、河南联通、河南电信、河南铁塔、上海理想集团、易事特等战略合作伙伴技术、管理等优势,依托《三门峡市5G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202035)》,着力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加强5G网络共建、共享,构建高速安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

 

第二节  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5G、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窄带物联网(NBIoT)、智能传感设施等在工厂内的商用部署和规模发展,推广智慧车间、智慧生产线建设,积极培育通用性、行业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APP开发应用,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各行业的生产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充分发挥其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的引领支撑作用。


第三节  加快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

 

加快落地三门峡市大数据中心、三门峡市云计算中心、三门峡市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完善人口、法人、信用、地理信息等基础资源库及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主题资料库,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推进采集存储挖掘分析管理全链条发展,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市域精准治理和大数据深度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第四节  推动发展融合型基础设施

 

全面推进传统基础设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加快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一杆多用智慧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智慧广电、智慧消防等融合型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应用创新。

专栏8:新基建重点工程

大力推进5G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门峡铁塔5G基站配套改造、三门峡物联网管控平台和终端设备建设、灵宝市寺河山智慧城市示范园区项目、湖滨区新能源充电桩站点、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生态廊道5G创新应用、三门峡市大数据中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等工程建设。





 第二章  打造中西部交通枢纽市


第一节  提升交通规划管理水平

 

明确整体发展目标,围绕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核三圈四廊六体系。以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为核心,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周边城市1小时联动圈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辐射圈,建设两纵两横综合运输通道走廊,形成安全、便捷、智慧、绿色、高效、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铁路新改建里程达到45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4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0公里,新增2座高速黄河大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70%;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000公里,农村公路建制村双车道公路占比达到80%。

 

第二节  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

 

强力实施四大工程,加强交通骨架、密度和衔接建设,优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空间布局。实施空中联通工程,加快推进陕州区观音堂通用机场规划建设,规划研究三门峡支线机场。实施通江达海工程,提升浩吉铁路功能,加快三洋铁路建设,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畅通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通道。实施路网提升工程,推动运三高铁建设、陇海铁路取直改造以及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三门峡至十堰铁路、三门峡至洛阳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支持货物运输公转铁建设。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加快实施连霍呼北联络线、渑垣高速、黄河公铁两用桥公路南引桥及南引线、渑池至淅川、卢氏至栾川、卢氏至洛南等项目,实现与周边地市县县贯通;优化普通干线公路网络结构,打通省际出口和交通瓶颈路段,提升重要节点衔接公路标准,加快干线公路绕城段改造,实施国道209城区段改线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网、县乡公路、农村道路体系,打通市内交通微循环

 

第三节  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效能

 

完善运输一体化水平。提升一体化联运水平,建设高效便携综合立体换乘设施,构建设施高效衔接、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统一、票据一单到底、快速换装转运的一单制多式联运制度。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力争实现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不低于13标台。调整优化运输方式,货运场站和集装箱转运设施布局合理,公转铁比例提升,快递渠道基本实现建制村电商配送服务全覆盖。

智慧引领优化运输运营。以智慧引领方式提高运输服务便捷程度,大力发展公路客运网上售票和公路客货车ETC。提升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干线公路特大桥隧监测覆盖率和重点营运车辆监控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交通基本要素信息数字化率,干线公路特大桥隧、二级以上客货运站监测覆盖率,重点营运车辆监控率均达到100%,公路客运网上售票率达到70%。

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建设连陕通晋、承东启西的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创新区,加快实施沿黄通道建设。依托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打造快进旅游通道。依托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增加融合仰韶文化、虢国文化等因素的景观驿站、自驾车营地等慢游服务设施。促进交旅融合发展农村公路项目,推动X035(干阳线)、X051(古杨线)等直接连通景区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到2025年,所有4A级景区之间全部实现由三级以上公路衔接。


专栏9: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工程

空中联通工程:加快推进陕州区观音堂通用机场规划建设,规划研究三门峡支线机场和灵宝市、渑池县通用机场项目。

通江达海工程:加快推进三洋铁路建设,规划研究三门峡至十堰铁路。

路网提升工程:加快实施陇海铁路取直改造及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等工程;加快推进运三高铁建设;规划研究三门峡至洛阳城际铁路;加快推进陕州区产业集聚区铁路专用线、渑池县产业聚集区铁路专用线、豫西煤炭储备中心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

道路畅通工程高速公路:加快实施黄河公铁两用桥公路南引桥及南引线、渑垣高速、卢氏至栾川、连霍呼北联络线、渑池至淅川渑洛段、卢氏至洛南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灵宝永济、三门峡至洛宁、沈丘至卢氏、永城至灵宝、呼北高速寺河山出入口、玉皇山出入口、连霍高速张茅出入口、故县出入口等项目;规划研究观音堂至夏县、连霍呼北联络线东延、灵宝至丹凤等项目。

道路畅通工程干线公路:加快实施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及连接线新建工程、S245三门峡至寺河段改建工程、S312线灵宝焦村至豫陕界段改建工程、S508线坡头至英豪段改建工程、S512线灵宝川口至卢氏官道口段改建工程、S246线卢氏庙台至瓦窑沟段改建工程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国道209线卢氏县城段改线、S312线电厂至沙坡段改造、S243线观音堂至三洛界段文旅廊道、S313线洛三交界至渑陕界段改造、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S312三门峡至灵宝段)交旅融合及片区开发等项目。





 第三章  构建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一节  提升能源引送能力

 

加强三门峡电网与河南主网互联互通,积极论证建设电力外送通道,按照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原则,谋划清洁电力外送配套输电网架工程,提升区域电力外送能力。拓展天然气外引通道,充分发挥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依托省级天然气干线多方向、多途径、多类型引入外部气源,连通陕西、山西等地区输气管道,形成多气源供应保障新格局。依托浩吉铁路、陇海铁路等煤运铁路,完善煤炭运输通道,提升煤炭清洁输送能力、跨区域调配能力,实现能源便捷流动、灵活调运。

 

第二节  完善能源输配网络

 

实施电网主网架优化完善工程、城乡配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保障能力,形成架构合理、坚强可靠、灵活调配、多元化负荷安全接入的智能电网。优化油气输送管网,谋划实施一批天然气管网项目,完善县域支线网络和互联互通管道,实现管道燃气县域全覆盖。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加大集中式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充电桩向乡镇和农村社区延伸,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形成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

 

第三节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深化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百万千瓦级高质量新能源基地规模。高标准建设一批电网友好型、生态融合型风电场,加快推动分散风能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开展高质量光伏+基地项目研究,拓展应用模式、推广光伏多元化利用。积极引进国内氢能优势企业,探索氢能技术研发应用,培育氢能产储运用全产业链,提前布局建设氢能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稳定煤炭产能规模,推动煤炭绿色开发和智能化生产,提升煤炭产品质量,有序释放优质产能。持续优化煤电结构,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淘汰落后煤电机组,严格控制新增煤电规模。加快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扩大集中供热面积,积极发展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供热。

 

第四节  提升能源储备应急能力

 

建立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重、资源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的能源储备机制。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投资储能建设,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工程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补足储气调峰短板,加强城燃企业与河南省储运公司合作,健全政府储备与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提升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实施热电联产机组、煤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改善电力系统调峰性能,鼓励大型燃煤电厂增加高效储能装置。持续增强煤炭储备能力,依托我市煤炭资源和交通运输优势,加快建设煤炭储备基地。提升电力、油气管网等能源领域安全防护水平,加强能源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专栏10:现代能源体系构建重点工程

电网优化工程:实施三门峡东部220千伏电网加强工程、三门峡陕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21项,新建(改造)线路293.56公里,新建(改造)变电站11座,新增变电容量1653兆伏安,新建(改造)开关站1座;实施市区、陕州区、渑池、灵宝、卢氏城区配电网升级改造和各县(市、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三门峡高新区、义马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程。

煤炭增储工程:建设完善义马一期煤炭物流园配套设施,实施义马二期煤炭储备(配)基地项目。

油气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三门峡新安伊川、运城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卢氏等天然气干线。

新能源提质工程:建设湖滨区高庙乡10MW分散式风电、灵宝市豫灵48MW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建设卢氏中保蓝天新能源等光伏发电项目,谋划建设三门峡氢能产业园。




 第四章  加快打造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第一节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

 

以全面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主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补短板、强监管工作总基调,紧紧把握三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工作总布局,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切实提升抵御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全市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多源互补、安全高效的水安全保障格局。推动鸡湾水库建设,推进槐扒黄河提水工程二期、冯佐黄河提水工程、渑池刘头水库、麻地沟水库、芮沟水库等项目,开展三门峡水库、鸡湾水库、窄口水库、涧里水库、槐扒水库等重要节点水库联合调度,切实提升全市供水能力。

 

第二节  优化水资源配置

 

依托黄河、洛河、涧河等重要水系和窄口、卫家磨、沟水坡等已建工程,有序推进引调水、河库连通等工程建设,重点完善7条骨干输水线路:三门峡水库冯佐提水、三水厂等市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陕州区;鸡湾水库窄口水库灵宝市陕州城区;卫家磨朱乙河市区商务中心区;大石涧水库陕州区菜园乡市区;槐扒提水渑池、义马陕州区观音堂;故县水库宜阳韩城渑池、义马;涧里水库张村塬、张汴塬、东凡塬,逐步形成全市水系互连互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第三节  着力打造智慧水利

 

以立体感知体系、自动控制体系、智能应用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为手段,建设水资源智慧调度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大中型工程智慧管理系统、智慧河长、工程建设在线监控系统等,推动各项新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安全实用、智慧高效的水利信息大系统,提升智慧水利服务水平。

专栏11:现代水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水源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鸡湾水库及调水工程、大石涧调水工程、渑池及义马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沟水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推进渑池县刘头水库、冯佐黄河提水工程、槐扒黄河提水二期工程、槐扒西段村水库至陕州区观音堂镇引水工程、三门峡市小水库群(麻地沟、芮沟等12座小水库)等项目。

智慧水利项目:推进水资源智慧调度项目、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项目、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河道采砂智慧管理项目、工程建设与监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