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门峡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关于三门峡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年2月2日在三门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
(一)2020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合计1391757万元,实际完成135324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2%,增长3%。年初支出预算合计2042447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预算调整等,支出预算调整为2710956万元,实际完成270878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9%,增长1.4%。
(2)市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65000万元,实际完成166563万元,为预算的100.9%,增长4.1%。支出预算318000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补助县(市、区)等,支出预算调整为498090万元,实际完成49799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9%,增长1.1%。
根据预算法规定和市人大实施全口径预算监督的要求,市级报市人大批准的收支口径除上述市级收支外,还包括上级补助、县区上解、补助县区和上解省级等项目,即市级收入总计和支出总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合计450138万元,完成391059万元,为预算的86.9%,增长0.9%。年初支出预算合计497262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支出预算调整为744085万元,实际完成73466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7%,增长65.3%。
(2)市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16802万元,完成169138万元,为预算的144.8%,增长150.1%,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收较多。支出预算90985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补助县(市、区)等,支出预算调整为155435万元,完成15508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8%,增长238.5%。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0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算9000万元,执行中部分县(市、区)按程序调整了收入预算,调整后收入预算为6640万元,实际完成664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支出预算9000万元,执行中因收入预算调整等,支出预算调整为6440万元,实际完成644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
(2)市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为4000万元,完成4831万元,为预算的120.8%。根据年初预算安排,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全市收支情况。汇总全市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0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855321万元,实际完成693276万元,为预算的81.1%,下降19.8%,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台的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影响。年初支出预算809256万元,实际完成67534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3.5%,下降16.9%,主要原因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2020年10月起实行省级统筹。统筹后,当年实际结余1355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18084万元。
(2)市级收支情况。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788713万元,实际完成634371万元,为预算的80.4%,下降7.4%。支出年初预算764831万元,实际完成633762万元,为预算的82.9%,下降2.6%。实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后,当年实际结余-376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84462万元。
(二)2020年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20年政府债务限额228880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51729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037080万元。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2020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中,市级政府债务限额91155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67962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31932万元;县(市、区)政府债务限额137725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72109万元,专项债务限额805148万元。
截至2020年底,市县两级政府债务余额合计199709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034594万元,专项债务962504万元,债务期限包括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30年期。市级政府债务余额79373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593928万元,专项债务199811万元;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120335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40666万元,专项债务762693万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均在规定的限额内。
2020年,省财政厅转贷我市政府债券51359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63690万元(新增债券69962万元,再融资债券93728万元),专项债券349900万元(全部为新增债券)。转贷市级政府债券共计157413万元,其中:一般债券75413万元(新增债券33500万元,再融资债券41913万元),新增专项债券82000万元(全部为新增债券)。
2020年,我市政府债券还本付息200578万元(还本136606万元,付息63972万元);市级政府债券还本付息89991万元(还本62569万元,付息27422万元)。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及办理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决算结果届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落实市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1.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是积极筹措防疫资金。全年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9758万元,争取新开行贷款3000万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加强疫情防控政策保障。及时拨付人员救治、医疗保障、工伤保险、工作补助、应急保障等经费,为全市93家重点支柱企业购置了疫情综合保险,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落实疫情防控便利化政策。简化垫付资金清算机制,建立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应急资金物资快速通达。
2.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全力保障纾困惠企政策落地生效。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涉企税费优惠减免政策,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37000万元,电费11000万元、燃气费789万元。二是支持降低企业成本。拨付财政贴息资金1097万元,引导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564万元;安排续贷周转金2000万元,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按基准利率给予适当贷款贴息。对因疫情生产经营困难、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拨付稳岗和应急稳岗补贴4648万元。扎实落实企业租用国有房产房租减免、国有中小企业收益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鼎力支持决胜三大攻坚收官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剩余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市扶贫投入148048万元,增长11.1%,实现了全市346个贫困村、22.4万贫困人口彻底告别绝对贫困。二是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节能环保支出88415万元,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补偿和奖惩机制,全年省奖励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金位列全省第5位。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深入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在财政部河南监管局重点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三是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实行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控和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连续3年提前完成年度化解计划,目前全市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4.着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综合施策,确保经济行稳致远。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全市科技支出55946万元,增长7.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支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76个;拨付资金4399万元,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11个和人才项目95个;加大投入,持续推进工业企业“三大改造”。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资金2000万元,设立出口退税资金池,鼓励企业走出国门。争取发行了全省首例国有企业公司债券30000万元,支持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项目顺利实施。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专项经费,支持持续深化区域项目合作。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规范PPP项目运作,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顺利开班。投入资金18448万元,支持黄河路提升改造、青龙涧河污水管道改造、农村四好公路和美丽干线公路等项目实施。
5.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农林水支出352771万元,支持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开展黄金苹果带规划编制,灵宝市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卢氏建设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创新开展苹果“保险+期货”,开辟金融支农新路径。累计投入资金19025万元,支持建成高标准农田14.6万亩。二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投入资金28951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国土绿化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投入资金26253万元,支持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强化基层组织保障,支持村级组织运转、基层组织建设和市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6.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市民生支出194996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一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教育支出45772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重点支持了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优势专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消除“大班额”,新增普惠性学位18020个。改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抓好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和住宿条件改善,高标准落实班主任、教龄津贴,其中班主任补助标准全省第一。二是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市卫生健康支出261901万元,增长9.8%。积极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市儿童医院、黄河三门峡商务中心区医院建成运营,市县两级负压病房、P2实验室全面建成并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支持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保障水平。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3178万元,增长9.9%。落实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城镇新增就业4090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18人。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足额发放困难群众补助和临时救助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及退休人员、低保、特困等各类群体养老和救助标准,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强化托底保障,按每人1.5元为全市230万人购买了“一元民生”意外保险。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978万元,重点支持天鹅湖旅游度假区、中国摄影城、庙底沟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名市。投入资金17788万元,支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42个,惠及3.8万户居民。统筹安排资金,全力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平安三门峡建设。五是兜牢“三保”底线。各县(市、区)全部设立工资发放专用账户,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工资发放。密切关注县级“三保”政策落实情况,强化库款运行跟踪监测,确保全市财政“三保”落实到位。
7.纵深推进财政改革。一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在年初预算已按10%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执行中按不低于50%比例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联合市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开展全市各类存量资金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收回59157万元。二是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了基本公共服务、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方案,并完成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上划市级工作,推进法院、检察院上划省级工作。三是启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及5个管理办法,初步形成“1+5”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预算绩效改革。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十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规范采购人采购行为,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五是加强财政基础管理。积极开展零基预算管理试点改革,全面完成县(市、区)国库电子化改革,完成财政数据加密升级;启动“财政大数据”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积极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扎实开展预算评审工作,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五年,三门峡财政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一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5年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9.4%,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二是民生支出高位增长。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五年来,民生支出总量累计超过8522987万元,年均增长8.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三是重大战略保障有力。先后出台支持稳增长、转型发展、民营经济等政策文件,统筹整合财力,加大重点投入,为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提供了坚强保障。四是杠杆作用有效发挥。注重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国道310南移、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和城区环卫一体化等一批PPP项目顺利实施,6支政府投资基金加速落地,特色农业保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为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五是财税改革纵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始实施,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市以下财力分配格局逐步完善,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改革基本成型,零基预算改革破冰实施,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预算法治意识仍需持续强化;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够科学,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得不够紧密;部分县(市、区)对于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个别县(市、区)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三保”支出困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偿还债务和筹措资金压力大;财政统筹资源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二、2021年预算草案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编制好2021年预算,对于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市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第十一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突出保基本、守底线;坚持推动改革攻坚,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五个强市、五个崤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全市财政收入既有增长点,也面临较大减收压力。财政收入方面,有利因素包括:我市经济长期向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旧动能转化提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战略机遇叠加。不利因素包括: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抗疫特别国债、上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债规模面临下降或退坡。通盘考虑,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5.5%。这一目标是指导性的,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安排收入目标。经测算,2021年市级可统筹财力将低于2020年水平。支出方面,支持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以及确保教育、社保、医疗等基本民生增支较多。综合判断,2021年预算收支仍将保持紧平衡状态。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着重把握好五个原则:一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二是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深化改革、讲求绩效、强化约束;四是加强管理、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五是坚守底线、平稳运行、防范风险。
(一)2021年主要支出政策
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各项重点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
1.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链升级改造。市级共安排资金43864万元,支持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创新驱动战略。落实“1+8”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政策、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和启动“双飞地”研究基地建设;落实新型智慧城市规划部署,推动数字城市三期建设;实施企业家培训、软科学咨询、工业“三大改造”和转型升级;安排科技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向市国资运营公司、市文旅集团公司、市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等企业注入资本金,增加河南崤函朴弘高成长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三门峡裕戎制造业等政府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安排企业上市奖励、向中国宝武三门峡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注资,支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市级安排资金26095万元,一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实施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开展“10+4”特色农业保险和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促进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化。依托智慧城市平台,支持加快发展现代数字农业。统筹上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加大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二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安排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支持新建一批“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家园”。统筹安排农村户厕改造、农村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三是保障基层运转。安排村级组织运转、五星支部创建、村办公场所建设、基层换届经费,保障基层政权运转。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运转经费,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支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市级共安排资金35300万元,一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安排黄河生态廊道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保护贴息资金,支持实施沿黄流域“百千万亿”生态治理工程。安排珍禽保护资金,支持加强白天鹅、红腹锦鸡等珍禽保护。安排林业生态提升资金,支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二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安排三门峡青龙涧河景观带改造提升和污水处理项目经费,支持改善沿黄景观带生态提质。安排清洁取暖补助经费,支持开展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统筹上级污染防治资金和生态补偿奖补资金,持续打好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安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奖补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4.助力培育“六大三新”新优势。统筹安排资金45783万元,支持发挥好我市特色优势。主要包括:旅游发展及城区户外广告设置,天鹅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庙底沟遗址文化产业园建设;城区绿化、公园绿化亮化和氧吧城市建设;全国百里黄金苹果产业规划;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黄河公铁两用桥和陇海铁路取直改道建设;陇海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建设;新材料发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创建等项目。
5.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安排资金36836万元,撬动民间投资,不断发掘内需潜力,支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统筹财政贴息、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智慧城市管理提升。安排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融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和洛阳都市圈。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二是培育提升消费能力。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城市消费、新能源汽车升级,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发挥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等招商优势,安排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安排电子产业园运转补助、电商奖励扶持资金,支持引进优质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民生急事难事,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方面安排资金318122万元。一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主要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职业教育保障经费;市直学校教师文明奖、学校取暖和保安经费补助;落实中小学教师生活待遇政策;落实市级教育质量提升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风险补偿金及贷款贴息;甘棠学校、复兴社区幼儿园(第三实验幼儿园)建设;市直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市直中小学校舍改扩建及设备购置;高等教育及产教融合发展等经费。二是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主要包括: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配套)、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等政策制度;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和退役军人优抚等工作;支持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政策;支持落实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及企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的职工个人基本保障问题。三是加快健康三门峡建设。主要包括:支持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财政补助标准,继续实施计生奖励扶助,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妇女“两癌”筛查等;支持中心医院、中医院提升特色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支持传染病医院建设、中心医院康养中心运转;支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第九届运动会等,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四是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继续安排政府采购百场戏资金,支持大众文化建设。安排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文物安全基础保障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财政补助资金,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仰韶“双百周年”、黄河旅游节和特博会活动。安排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基金),支持建设天鹅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摄影城、中国摄影艺术馆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宣传。五是推动平安三门峡建设。继续安排矛盾纠纷排查、司法救助、信访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弱势群体救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六是兜牢“三保”底线。加大开源节支力度,将转移支付资金与自有财力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足额安排资金,保障人员工资、部门运转、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兜牢“三保”底线,确保财政持续平稳运行。
(二)2021年收支预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安排。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90000万元,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0000万元,体制结算收入20000万元,一般债务收入20000万元,统筹调入资金70000万元。
支出安排。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390000万元,其中:市级支出33108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5366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25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267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267000万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出让收入及对应统筹安排的支出165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2000万元,调出资金700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根据市级国有企业经营状况,2021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4656万元,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利润收入和国有参股公司股利、股息收入。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656万元,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用于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解决改制遗留问题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494473万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171903万元;市级社保基金支出45148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42992万元,累计结余327454万元。
以上预算安排具体情况详见《三门峡全市和市级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需要说明的是,代编的全市收支预算是预期性的,待各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同时,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在人代会批准前,可以预安排部分支出。截至目前,市级已足额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所需经费。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项目,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等经费标准。实施预算执行、预算评审、审计查出问题、绩效评价结果等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加强支出审核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
(二)持续深化财政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统筹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落实财政直达资金制度,进一步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源统筹能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深化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三)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制定科学合理的债务偿还计划并及时偿还债务本息。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优先保障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和补短板,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间批复下达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调剂事项。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按规定及时收回长期沉淀闲置、难以按原用途使用的预算资金。规范暂付性款项管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活动。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推进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跨年度收入统筹,提高年度间均衡性和稳定性。
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