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公报文件库 > 2020年 > 第10号(总第177号) > 正文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1-27 10:08    文章来源:三门峡市政府办公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三政办〔2020〕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三门峡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20日                   


三门峡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三地五中心”,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是衡量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产业。经过多年积累,我市装备制造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成为全市创新能力较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70余家,初步形成了数控机床、特种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精密量仪、智能制造装备、铝工业及铝合金深加工、矿山及轨道装备等产业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市装备制造业布局分散,未能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且存在缺乏高端供给、创新能力不强、智能化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和短板,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运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向各领域加速渗透,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

    1.向质量要市场。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2.向创新要动力。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发展高技术新兴装备,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3.向新模式要效率。把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作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及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发展“制造+服务”的新业态,有效提升价值链,实现跨界融合、联动发展。

    4.向集聚要效益。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等合理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

    (二)主要目标和预期效果

    1.主要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到2022年形成数控机床、特种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精密量仪、智能制造装备、铝工业及铝合金深加工、矿山及轨道装备等7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新兴装备产业,力争将我市建成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2.预期效果

    1)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到2022年,实现重点行业经济规模和综合效益居全省前列,高端装备对工业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以上,形成高端装备产品引领工业产业增长的新格局。在做强现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打造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信誉好的知名品牌,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2年,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达到25家,建成3~5个装备行业创新平台,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广泛深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全面提升。力争打造20~30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培育3家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百亿级企业集团。

    3)产业布局显著优化。到2022年,形成4个高端装备产业核心区,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以上。按照“引进龙头—链式聚集—打造集群”的发展思路,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态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同联动的高端装备产业带。

    三、主要路径

    (一)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1.打造一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三门峡市工业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工业园、陕州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等产业基地和园区为主要依托,围绕重点产品,抓住优势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着力建设一批装备制造业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平台资金投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机制,面向深领域全行业提供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高效创新发展。到2022年,建设3~5个河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引领型平台和机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陕州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

    2.实施一批高水平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富集、技术专业及研发力强的资源优势,与中国科学院黄河金三角分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三门峡)中心,以及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研发机构及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河南省巴顿焊接工业技术院士工作站,成立中乌“一带一路”三门峡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协同装备制造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实现融合发展、借力发展,为全市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开发区管委会)

    3.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装备企业。引导装备制造企业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鼓励企业扩大对外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到2022年,培育20家以上的高端装备自主创新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1.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以智能制造控制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成套生产线、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检测设备为主攻方向,培育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和研发机构,重点发展高速重型堆垛机、智能分拣机、高性能增材制造等高端装备,突破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激光跟踪测量仪器、精准图像识别等设备研发,加快发展集计算、通信、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控制系统。引导20~30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度,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大科技专项承担、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引导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创新试点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2.推动企业全过程技术改造。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程,推进智能装备制造,积极申报国家、河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鼓励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兴精密量仪有限公司、三门峡国投金城冶金有限公司、河南中车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行业骨干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大型精密数控加工中心、高速精密数控车床、压延铜箔、锻造型铝合金轮毂、精密数控轴承磨床等产品,带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

    1)加快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以中原黄金冶炼厂、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等为重点,争取创建8~10个河南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示范应用100台以上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

    2)加快开展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培育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企业,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工厂(车间)建设,重点培育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等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3)培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鼓励我市企业参加河南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重点支持天康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三门峡三星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灵宝市豫西轴承附件厂、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申报成为河南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优秀供应商,在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装备改造、技术支持、检测维护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服务。

    4)推进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化。加快智能装备升级,培育三门峡中原量仪有限公司、三门峡上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河南省智能装备重点企业,争取列入河南省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在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基础装备制造能力

    1.实施标准质量品牌提升战略。强化标准引领,对接国内先进标准,建立完善重点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从以装备工业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变,从设备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型。举办装备制造企业“质量标杆”培训活动,推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装备制造业知名品牌。到2022年,力争创建10~15家“河南省质量标杆”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2.实施基础装备制造业提升工程。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协同创新,重点围绕灵宝国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峡上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兴精密量仪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原量仪有限公司等优势装备企业,针对基础薄弱的智能传感、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煤矿机械关键零部件、精密量仪量具等关键领域的核心基础部件,开展重点领域聚焦性支持,提升装备制造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制造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四)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依托湖滨区机电制造产业园区、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工业园、陕州区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渑池铝工业园、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义马机械加工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向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培育湖滨区、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大核心装备产业区域。(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

    (五)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加快装备制造业特色发展

    1.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以新一代生物质能、氢能、光伏电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区。重点打造2个汽车产业园区、1个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即:陕州专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发区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灵宝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鼓励推动三门峡旭方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峡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三门峡蔚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三门峡昊博化工工程有限装备公司、河南亿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环保、节能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与乌克兰巴顿研究院合作,开展矿渣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的开发和生产。到2022年,形成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多元互补、智慧互联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打造高端能源装备研发试点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

    2.改造提升量仪装备制造业。支持和鼓励量仪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提升传统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巩固传统精密量仪行业的地位。依托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兴精密量仪有限公司、三门峡中泰量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量仪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技术提升方向,以发展在线测量仪和智能化仪器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动量仪、光检测量仪、智能传感器和成套智能化检测量仪等设备。支持量仪企业开展智能化成套改造服务,重点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机械加工中心、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计量检测中心为载体的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助推量仪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湖滨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

    3.打造新型装备材料产业链。加强充换电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加快构建动力电池产业链,推动高倍率动力型和电动车专用等领域的锂电池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电池材料和充电设施生产基地。重点推动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铜箔、灵宝金源朝辉铜业有限公司压延铜箔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支持灵宝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动力锂电池专用铜箔、河南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7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三门峡猛狮新能源5GWh锂离子电池、易事特(三门峡)5G+科创园项目和三门峡博睿科技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设施的研发与生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细化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取得实效,形成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要定期组织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和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支持

    落实省支持转型发展攻坚若干财政政策以及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积极争取河南省先进制造业资金等政策资金,用好我市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及“三大改造”专项资金等,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政府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每年筛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对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

    (三)推进试点示范

    从区域和园区两个层面,开展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区域层面选择传统产业基础好、转型发展任务重、地方措施力度大的县(市、区),建设市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园区层面选择若干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筹建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对试点区域或园区给予优先支持,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为全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提供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