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伟同志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安 伟 同 志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4月27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切实把全市上下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上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抓好“三农”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刚才,高永瑞同志对今年的工作作了详细安排部署,我都赞成,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调结构、强特色、促融合、增收入,农业农村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9年实现2.6万人脱贫、203个贫困村退出、卢氏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3%,脱贫攻坚实现大头落地。二是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6.9亿公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苹果、连翘产量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连翘产量占全国的25%。“六优六化”加快推进,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68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3.8%,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展现新风貌。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4个,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0.8万户,完成省定目标的540%,开展路域环境治理3200公里,道路绿化910公里,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44.9元,增长9.7%,比全省高480.9元,位居全省第4位。四是农村改革激发新活力。全市已确权到户面积254.6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35.7万户,证书发放率97.16%,超出省定目标2.1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国家级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任务,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沉睡的资源,集聚了分散的资金,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五是基层基础呈现新气象。扎实开展党支部“堡垒工程”、村党组书记“头雁工程”、基层党组织“星级争创”活动和农村党组织“百千万”示范行动,新创建农村“五星级党支部”310个,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60%;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3个,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特别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凡是有卡点的地方就有党旗飘扬、凡是有困难的地方就有党徽闪光,有效切断了病毒输入渠道、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在战“疫”大考中交出了高质量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拼搏奉献的结果,更凝聚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蔬菜保障水平还不够高。粮食方面,按照国家关于粮食安全的要求,非粮产区的粮食自给率要达到80%以上,而我市目前仅为75%,每年的粮食缺口在2.2亿公斤左右。同时,要求粮食储备至少要满足全市市民吃半年,也就是市级需要储备2.6亿公斤,而我市目前的实际储备只有1.3亿公斤,缺口1.3亿公斤。关于粮食安全问题,是在当前特殊情况下提出的一个特殊命题,强调粮食储备就是为了预防万一,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确保储备的粮食至少能满足辖区的人口吃半年,我们现在只够吃三个月,还有不小的缺口。蔬菜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消费。我市城镇化率为57%,城镇人口131万人,按照每人每天一斤新鲜蔬菜的供应标准,全市每天的蔬菜需求量是131万斤。夏秋两季是正常的蔬菜供应季没有问题,主要是冬春两季,我市大概有四个月时间向市场供应鲜菜约1.5亿公斤。按照每亩设施农业在冬季生产鲜菜3000斤产量计算,为了满足城镇居民需求,蔬菜种植面积要达到5.2万亩,而目前我市设施蔬菜面积只有3.2万亩,还有近2万亩的缺口,其中市区缺口4500亩。现在探讨的口粮供应和蔬菜供应,都是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思维的角度来考虑,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求有底线意识,确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够保障地方生产生活不乱、社会秩序不乱。现在口粮按照每天一斤原粮、一斤蔬菜供应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保障到位。今天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各县(市、区)也要算好自己的账,分级负责,我负责市本级的口粮安全,各县(市、区)长负责本辖区的口粮安全,大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口粮自给率80%、蔬菜供应每人每天1斤的标准看看消费和供应情况是否相适应,这是在新形势下大家需要重新研究、安排部署的一项特殊工作。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六稳”实现“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中央会议释放的强烈信号,是对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新安排,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要进行认真思考、安排谋划,各县(市、区)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粮蔬问题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出不去、运不来的时候,要保证本辖区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供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特色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特色农产品种类虽多,但“特而不优、散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特色农业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品牌不响,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短板亟待改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也不少,但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转化率低,市场主体不强,整个特色农业不亮。三是农村发展短板突出。这里面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共性问题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都讲得非常清楚,作为我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项:第一,农村污水处理率比较低,全省要求今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要达到30%,我市只有24%。第二,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覆盖面比较低,农村经济活力主要依靠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我市目前处在全省中下游水平。第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足,之前攻坚阶段所建设的文化大院利用率不足,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实际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也存在短板。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收入能否上去,是判断小康社会是否达标的最直接检验标准。2019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4.9元,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比全国平均低376.1元,不足城镇居民收入的50%,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从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上看,经营性收入占比高达47.7%,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7.2%和1.5%,农民收入来源依然较窄,持续增收的风险依然较大。同时,脱贫产业发展同质化、农民就业技能缺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这些问题表明,我市特色农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久,活力不足、后劲乏力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距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准施策,着力研究解决。
同志们,现在国际形势扑朔迷离,看不清、看不透,不确定性很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这次疫情之后世界秩序要重新洗牌,很多始料未及的东西会浮出水面。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党中央提出要有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着力扩大内需,是根据稳定国情需要以及我国目前对世界经济高度依赖、经济外向度高的基本情况作出的非常审慎的科学决策,给我们释放了一个新信号,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大考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尤其是“三农”工作特别重要,意义特别重大。放在全局来讲,“三农”工作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只要“三农”不出大问题,整个社会秩序就不会出问题,老百姓的生活就不会出问题,局势的安定就不会出问题,所以今年的“三农”工作和往年相比更具特殊意义。希望大家要认真研究“三农”工作、分析“三农”工作、谋划“三农”工作,拿出过硬措施,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有所作为,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尽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全市“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守住底线,做好农业稳产保供工作
刚刚两本大账已经交给大家,农业稳产保供的两项突出工作就是保粮食安全和蔬菜供应。保粮食安全,主要是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防灾减灾。藏粮于地,要稳步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加快推进1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守住基本粮田底线,引导耕地向种田能手、种粮大户集中,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同时要通过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农田出现撂荒现象,要稳定扭转这种局面,利用滩涂、田边地角等区域进行扩种,扩大谷类、豆类种植面积。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扩大豆类、薯类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达到2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9亿公斤。藏粮于技,要推广应用好小麦规范栽培、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积极应用粮食机械化栽培技术,大力引进优质小麦新品种,力争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53%。防灾减灾,今年的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多发,特别是条锈病问题比较突出,是全省性的,农业局已经作了安排,一定要加强监测,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确保全市小麦不减产,保证基本粮食安全。保蔬菜供应,主要是抓好设施基地建设,今年主城区要完成蔬菜种植5000亩以上,湖滨区、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分别打造2个、1个、3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至少完成1家设施完备、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标准化批发市场。要加快冷链物流发展,这是今年省农业厅重点推广的专项行动,我们要抓住机遇,谋划建设1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体系,3个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16个乡镇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和110个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切实完善和丰富“菜篮子”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全市的基本供应。今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灵宝美道家超市本来在运城的进货渠道由于各种障碍进不来菜,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建国到现在,我国的粮食储备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削弱、淡化过,新的发展形势和不确定因素,需要重新唤醒我们的责任,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对农业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中的特殊作用再认识、再加强,切实提高自保意识,把粮食安全和蔬菜供应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不出问题。
(二)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市委、市政府已向省委、省政府立了“军令状”,一诺千金,责无旁贷,现在已经到了决胜总攻的关键时刻,今年年底必须对表交账,没有任何退路和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们一定要咬定目标、振奋精神、一鼓作气,举全市之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一要切实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按照“兜好底、防返贫、做产业、强集体经济、抓农民教育”基本目标,对全市剩余的5个贫困村、5528户、10231人脱贫任务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300人的5个重点乡镇实行挂牌督办,加大资金、项目和帮扶力度,9月底前全面达到退出标准。二要巩固脱贫成果。要重点关注好、解决好监测户、边缘户等容易返贫群体的脱贫问题。前段时间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低保标准进行了提标扩面,主要是为了解决那些年龄大、不符合上级精神但符合本地实际的老年人的收入保障问题,比如说有些老人年龄超过60岁,虽然身体很好但也出不去了,收入有欠缺,就可以通过提标扩面来解决,设置公益岗位,增加保障能力。同时,要按照刚才永瑞同志的安排,扎实做好国家、省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5月底前必须确保全部清零,这也是将来考核的重要内容。三要做好易地搬迁人口稳定工作。易地搬迁是我市的重头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这些人搬出来后还要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对易地搬迁户进行梳理排查,按照“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要求,落实落细国家各项政策,确保这部分群体既能住上好房子还有稳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三)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筑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全国层面明确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8个方面的短板。省委、省政府也明确了全省“三农”领域补短板工作目标,共涉及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等11个方面24个具体问题,我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性定量标准、对照中央和省明确的具体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筑牢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础。
一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农村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依然是全面小康最直观的“落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不够完善也是农民群众的民生痛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道路方面,全市基本都已畅通,下一步要进行提档升级,有的路修的时间长了,有的路不平,有些路修的标准不高,要根据实际情况该补修补修,该加固加固。乡村物流方面,对于一些偏远乡村仍是个问题,下步要再研究,探索通过公益补贴来吸引物流企业对所有农村实现全覆盖。水利方面,要按照“四水同治”要求,加快推进金卢水库、大石涧水库调水、冯佐黄河提水等工程,加强城乡供水体系建设,力争通过2年的努力使全市居民都能吃上更好的水。另外,按照上级规定,从明年开始不能再开采地下水,要加快实施鸡湾水库、卫家磨水库等优质水资源调水工程,确保百姓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下乡。把公共服务的重点向农村倾斜,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下沉,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快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每个乡镇要办好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实施乡村教师关爱工程,完成46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年度建设任务。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促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里再强调一下,按照省文件精神,市、县、乡都要建设1座规模不等的公墓,这是一项硬任务,市里已经谋划安排,各县(市、区)和乡镇要按照要求,确保年底前把这件工作落实到位。织密兜牢农村社会保障网。完善的社会保障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只有织密兜牢了这张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里子”才能更加结实。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特别是当前时期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关爱服务体系,突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二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当前,我们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繁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农村脏乱差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宜居乡村,补上农村生态环境短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要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决如期打好打胜。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改造任务3.27万户,普及率达到85%以上。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注重使用实效,不能简单化搞“一刀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坚持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和产业融合,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注重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切实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把乡村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绿色动能。目前,全市正在创建“氧吧城市”,这既是我市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比较有优势的一个概念,全国第一个创成的省辖市是浙江丽水市,我们是全国第二家作为省辖市整编制提出创建的,这对招商引资、扩大开放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招牌。这项工作是以县为单位创建的,希望各县(市、区)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这项工作落实好,争取经过2年的努力创建成功。
(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现代农业就是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和园区农业,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传统农业如果不过渡到现代农业是没有竞争力的。针对发展现代农业,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谋划了“三农”赋能三年行动计划,对现代农业研究得非常到位。对三门峡来讲,我市的乡村振兴不是一般性振兴,是绿色振兴、绿色化生产、绿色化消费、绿色化推进,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抓品牌、抓标准、抓特色,去年争取的寺河山国家级现代园区等就是现代农业的代表。今天核心给大家讲两个观点,一个是数字赋能,一个是智慧赋能。现代农业一定要进行数字赋能,把信息化技术用于现代农业种植、监管、推广、追溯等各个阶段,贯穿于整个现代农业的全过程。智慧赋能是一个大概念,数字赋能是最基本的一个,前不久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数字农业、数字社会和数字乡村的通知,核心是把数字从前端的种植延伸到管理再到后端的推广使用包括服务,既是一种技术手段又是一种管理方法,不管是搞品牌、搞园区也好,还是搞标准也好,都离不开数字赋能,数字不赋能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已经确定了今年的工作目标,要建成500个大田物联网信息采集点,200个虫情自动测报点,50个规模化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点以及5000个智慧大棚。这些作为点状的成果都是必须的,现在我们要在块状成果上下功夫,有条件的县要抓2—3个,没条件的至少要抓1个,打造一个数字农业企业或智慧农业企业,像二仙坡、寺河山都是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打造的,关键是要转变思维方式,传统那一套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也不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特点了。现在到超市去买某一种农产品,二维码一扫,产品产地、采摘时间、品种名称非常清晰,吃得放心还可追溯,如果我们灵宝的金苹果也能做到数字追溯,价格再翻一番也有人要,因为客户都是高端人群。今年每个县(市、区)都要以企业为单元,按照数字农业企业的标准抓几个典型,探索发展新路径。
一要做好数字农业数字赋能工作。联网信息采集点、虫情自动测报点都是公益性、管理性的数字赋能,要把管理成果转化为商品让市场接受,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数字赋能,主要通过农业物联网示范专项行动、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专项行动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建设专项行动来实现。政府所做的数字赋能和企业所做的数字赋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主要做的是公有云,企业做的是私有云,是两项不同的职能,但政府和企业可以结合。数据是新时期的生产资料,和当年的原料是一样的,没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就没有生产原料。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一些专门做数据的公司积极性很高,打着各类名目去采集数据,好多数据被拿来交易,刚开始可能大家还意识不到,但是最近随着疫情的缓解,很多数据交易引发官司,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我市的疫情防控坚持居民基本信息掌握在政府手中,对居民的信息安全负责,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开始就提得非常明确,自主可控可持续,市县两级一体化推进,这是最基本的考虑。信息是资源,政府需要抓资源,但是同样信息特别是特定人群的信息,政府是有保护责任的,因此我们走的路子现在来看是正确的,没有引起不良反应,相反还促进了工作推进。目前我们通过大数据平台在各县(市、区)设立了分中心,下去之后要积极探索与各分中心结合,在数字农业上迈出坚实步伐。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我们现在这个平台的思路就很好,我们不可能做大而全,就专注做一个点将来就不得了。比如连翘,我市连翘产量占全国的25%,连翘应用很广泛,疫情防控期间的“三药三汤”都少不了连翘,如果控制了连翘资源就可能掌控一批企业,能否把连翘这个大数据中心想办法落在三门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二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首要任务。现代农业没有新型经营主体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过去我们靠经验发展农业,但这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要积极吸引一批、培养一批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有知识、有情怀、有管理、对农村有感情的年轻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来带动发展农村合作社、田园综合体,没有这样一批人才的成长,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
(五)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改革是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要通过改革再解决一批发展梗阻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推动土地流转、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特别强调的是,农村宅基地问题要慎之又慎,虽然当前可利用盘活的资源很多,但城市发展吸纳农民需要一个过程,不要轻易让农民失去在乡村的立足之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是第三批国家级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去年已经基本完成,今年要在完成剩余117个村级集体组织登记赋码扫尾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新模式、新机制,以县为单位,在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土地流转、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切实管好资产、用活资产,不断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六)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巩固党的农村执政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要建好基层组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特别是村级单位,就是需要一个好班子。过去一直讲“三个一”,即一个好带头人、一个好班子、一套好制度,现在仍然管用,只要把带头人选好了,一个村所有问题都能解决。要加强乡镇党委建设,以乡镇党委书记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建强领导班子,提升抓村能力,发挥好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大力实施“堡垒工程”,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争创”活动、农村党组织“百千万”示范行动,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再前进,实现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效激发农村基层工作活力。要加强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挥好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的作用,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和谐乡村。要加快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整合优化县乡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让农民群众办事少跑腿。省政府最近下发的数字乡村治理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认真研究这个方向性、指导性文件,建立一站式网络,实现“一网打尽”。要倡导文明乡风。深化文明创建,传承保护农耕文化,推进移风易俗,重点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三农”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加强领导,明晰责任,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去年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就是新时代党管农村工作的总依据。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农村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的关键阶段,农民正处于群体分化、观念转变、诉求多元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统筹抓好“三农”工作,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市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共同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去后,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这是党中央积极顺应现在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后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指导性总纲,一定要把这个总纲学懂弄懂,吃透新精神、新要求,在指导和推动农村工作中争取主动、精准发力。
二要坚持五级书记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反复强调的,必须落实到位,不能打半点折扣。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精神,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日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身体力行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特别是各县(市、区)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和“施工队长”,真正把农业农村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队伍,加强“三农”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要强化要素保障抓。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关键是要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重点在“人、地、钱”要素方面,真正把“优先”体现出来,把政策落实下去。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工作的倾斜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总量不断增加,真正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强化人才支撑,把更多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工作的战斗一线,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真正在人才配备上优先考虑。要保障土地供给,加大对农业农村土地供给支持力度,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预留安排充足的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发展需要,真正在土地供给上优先满足。
四要严格督查考核抓。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倒逼工作落实。两办督查室和农业主管部门等要抓好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工作的督导检查,做到每月有督查,季度有通报,年终有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诫勉谈话,直至追究责任。
同志们,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决战在今朝,圆梦也在今朝。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奋力夺取全面小康最终胜利,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加快实现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更加出彩绚丽的“三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