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建议提案列表 > 正文

政协三门峡市委员会七届四次会议重点提案答复(之一)

发布时间:2021-01-07 14:18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7〕13号)精神,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现将政协三门峡市委员会七届四次会议重点提案答复予以公开。


  市文联对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关于全力打造“中国摄影文化城”助推三门峡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8月28日

  市委、市政府对打造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纳入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重点建设项目之中,列入市级领导阅批领办督办的重要项目,是市委督查室重点督查的工程之一。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成立了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指挥部,设立了创建办公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兰英为创建办主任。

  一、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推进情况

  市文联作为建设中国摄影文化城的牵头单位之一,负责的10个摄影创作研修基地、34个摄影点,部分可于8月底前建设完成,部分将于9月20日建成,冠云山摄影创作研修基地因情况特殊将于10月底建成。8月14日上午,中国摄影文化城摄影创作研修基地揭牌和拍摄点观摩活动先后在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摄影创作研修基地、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与后地村摄影创作研修基地举行,创建办负责人肯定成绩、重申标准、批评敷衍对付现象,并对各县区各摄影创作与研修基地、拍摄点建设完成提出了具体要求。

  由市文联配合的建设项目推进情况如下:

  中国摄影艺术馆建设。按计划“三馆合建”,已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西北分院拿出了3套投资方案,9月初可面对面商讨汇报,确保11月8日开工建设。

  摄影艺术进校园。目前,已选定10所摄影艺术进校园试点学校。目前,东方剑桥中学、陕州小学、职业技术学院都已完成等待验收,另7所学校也将按计划完成。

  摄影艺术学院创建。正着手前期的摸底与准备工作。摸底情况:全国共有103所本科院校开设摄影专业,其中,河南省有6所,分别是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专业,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专业。

  初步拟定与郑州大学或河南大学合作创建独立的二级学院即“天鹅城摄影艺术学院(暂名)”。

  摄影大培训活动。计划于8月30日举办航拍与风光摄影人才研修班,随后陆续举办其他培训班。

  摄影文化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市文旅集团和市商务局已深度对接三家企业,分别为南京红星大卫茂集团、三亚蓝海动线公司以及苏州虎丘婚纱摄影城,具体商谈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市文联将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研究制定印发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工作方案,协调各地、各部门积极主动开展“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工作,研究出台推进督导检查机制和奖励制度,出台系列制度和工作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时间节点,全力推进中国摄影文化城各项建设工作,为打造全国文化高地,实现文化名市、文化强市,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贡献力量。

  市卫健委对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6号提案《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疫情防控体系的提案》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10月19日

  市卫健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疫情防控意识,让城乡居民能够及时了解疫情的危害性和防控疫情的重要性,自觉配合和支持政府的联防联控工作。一、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将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纳入村(社区)管理范围,加强对村(社区)中重点人员的管理服务。二、加强沟通协调,确保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积极与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认真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确保疫情发生后物资保障到位。三、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积极与公安、工信等部门联系,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具体、翔实,通俗易懂,便于城乡居民了解、掌握和配合、操作。四、夯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和个人自我防护责任,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的“四方责任”体系。强化对特殊人群的防护,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严防疫情输入。联合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经营进口冷冻食品的单位进行大排查、大检测。五、进一步强化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管控措施。全面加强对商超、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的管控,加强健康管理,开展必要的核酸检测。加强对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三门峡返三门峡人员管理。对中高风险地区来三门峡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继续加强对境外返回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六、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送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进行排查、追踪管控和核酸检测。七、建立健全智能化疫情管控和社会监督制度。依托新型智慧城市疫情防控平台,加强疫情信息的动态收集、精准管控。通过“线上三门峡”APP或12345政务热线电话等渠道,及时报告和举报相关疫情信息线索,实时监督政府及相关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智能化疫情管控和社会监督制度,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


  市城管局对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3号提案《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9月14日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市委书记刘南昌多次批示,提出要求,推动工作进展。2020年4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安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抓紧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务必迎头赶上,市政府督查室跟踪反馈情况”。市政协党组将本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市委督查室将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立项督办。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周密部署统筹协调推进

  以三门峡城市管理委员会名义印发了《三门峡市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2019—2020年)》,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源头管理、完善收运系统和处理设施、宣传教育等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安伟为组长,主管市长和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1.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展顺利

  (1)由三门峡绿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接建设运营三门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该项目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产业集聚区,规划总建设规模为2×750t/d 机械炉排炉,配套2×15MW汽轮发电机组,计划总投资7.5亿元。项目运营范围包含主城区(湖滨区、陕州区、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商务中心区)、义马市、渑池县、灵宝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焚烧技术项目按照我省最洁净的环保排放达标要求,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累计签订施工合同额4.8亿元,设备订购额1.6亿元,完成施工额1.8亿元,主机设备订购完成率90%,整体项目工程量完成60%。

  (2)卢氏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项目。该项目位于横涧乡照村铁犁沟,占地面积约35亩,计划总投资2.4533亿元,项目运营范围包含中心城区和周边35公里范围的乡镇和村庄。目前,项目建设已启动,正在实施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计划202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3)灵宝市生活垃圾波裂解技术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波裂解技术由垃圾分拣设备和垃圾波裂解设备组成。生活垃圾经分拣设备处理后,进入波裂解炉,经特殊工艺处理生成重油、可燃气及炭黑再利用。该项目2019年建设,2020年6月开始试运行。

  2.餐厨垃圾项目稳步推进

  市本级积极探索开展餐厨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拟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已将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卢氏县已将项目建设列入今年重点工作,项目建设已启动,正在实施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灵宝市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完成了可研和初步设计等前期申报资料;义马市正在申请建设资金;渑池县餐厨垃圾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993.48万元,近期规模20t/d,目前正在进行土地测量、清标赔付,可研报告正在编制当中。

  3.建筑垃圾管理日趋完善

  市本级建立了建筑垃圾大数据在线监控平台,规范建筑垃圾核准、清运、处置管理,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渑池县已建成具备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卢氏县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中心项目和陕州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已启动前期手续办理。

  (三)分类施策启动前端分类

  认真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工作经验,学习他们在分类模式、分类运输、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熟悉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我市作为试点的湖滨区、陕州区目前正在完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积极与垃圾分类项目企业对接,确定生活垃圾分类运营方式。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虽然工作正在推进,但是由于我市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区两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等原因,生活垃圾分类总体工作进展缓慢,与任务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一是明确目标。按照省、市要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明确湖滨区、陕州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分别完成2万户和1万户分类试点任务。二是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协同。坚持条块结合,落实属地责任。市直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加强行业指导和牵头推进。加强监督考核,将垃圾分类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和生态文明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规范分类容器设置。根据居住小区、单位、公共场所的不同设置分类垃圾收集容器。

  (三)全面实行分类收运。根据工业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等垃圾性质分别由专用车辆收运。

  (四)提升末端处理能力。一是加快焚烧发电项目进展速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切实做到零填埋,减量达到85%。二是理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手续,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三是提前谋划,及早入手,规划建设区域垃圾分拣中心,提升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五)探索促进源头减量。借鉴外地经验,快递企业在本市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使用电子运单和环保箱(袋)、环保胶带等环保包装;果蔬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超市等,积极推行净菜上市;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

  (六)逐步推行智慧分类。鼓励垃圾分类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第三方组织及相关企业合作,对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将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新基建”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垃圾分类全程体系中的应用,加强本市垃圾治理的科技支撑。


  市城管局对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50号提案《解决城区住宅小区绿地“退化”“失色”等问题的建议》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8月21日

  《解决城区住宅小区绿地“退化”“失色”等问题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了解依据,查找根源,摸清老旧小区绿地现状成因。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过程中,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三门峡市城市绿化实施细则》,其中第十四条明确了“居住区绿地由居住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当时,全市实行文明单位创建与单位、小区绿化管理挂钩,小区管理分别由市住建部门和区街道办牵头负责,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园林局等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方面实行“绿色图章”制度,市住建部门逐步推进小区物业管理,等等,多部门共同协助抓好小区的全面管理。

  当前,城市老旧小区绿地养护管理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通过了解,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老旧小区只有业主委员会,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对绿地养护管理不重视。二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管理以前是与单位挂钩,近年小区管理与单位脱钩等等,直接造成了绿地无人管理或疏于管理。三是有些老旧小区住户比较乱,临时租房人员多,不爱惜绿地。四是管理责任不清。五是老旧小区无停车位。六是存在违建现象。等等。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小区内绿地平时修剪、病虫防治、浇水,以及补植补栽都不及时,破坏损毁现象经常发生,如随意停车碾压绿地、将绿地改为菜地。这些问题的发生,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小区绿地管理人员不确定、管理责任不明晰、管理标准不清楚、管理监督不到位、影响了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二、采取措施,抓好协同,推动小区绿化实时监管。

  通过了解,自2020年以来在市、区有力组织和协调下,社区工作人员和议事会成员对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进行入户宣传,多方协调解决面临的难点问题,截至2020年8月中旬,湖滨区涧河街道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已全面完工1个、进入验收阶段3个,8月底将全部完工。下一步工作中,针对小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市住建部门和街道办再进行深入排查摸底,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小区绿化管理方面,区分物业公司管理、业主委员会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在行业指导方面,市城市管理局将加强绿化业务指导,实现多部门联动,共同抓好老旧小区的全面管理。

  一是协同市住建局和街道办推进城市小区绿化档案的建立,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按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厅印发的《河南省城市绿地养护标准》,加强小区绿化养护管理监督。

  二是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对涉及老旧小区绿地改造调整、临时占用绿地或树木调整变动的,履行审批手续。在房屋、道路、管道等得到改造的同时,严把小区绿化品质和景观面貌,严控改造后绿化总量不减少,并确保绿化质量得到提升。

  三是协调住建部门规范物业日常绿化养护服务,提升小区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协商住建部门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办法,在合同中约定绿化养护范围、等级,落实好《河南省城市绿地养护标准》。同时,协调住建部门督促物业企业建立专门的绿化养护台账和诚信台账,加强督查考核。对随意降低绿化养护标准、养护等级、养护面貌,以及对占绿、毁绿不闻不问不制止的行为,纳入物业考核记分范围,录入物业诚信档案,利用物业企业诚信等级、资质核定引导物业重视小区绿化。


  市工信局对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55号提案《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我市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9月8日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发展方向,是我市重点培育的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有机整合的结合点,更是提升城市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多维度、全方面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速布局“新基建”的重点工程来建设,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狠抓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三门峡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2018〕6号)、《三门峡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三政办〔2019〕30号)等文件,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区域、分场所、分车型的配置原则,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及各类建设目标。

  (二)明确行动方案。为切实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市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印发出台了《三门峡市建设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突出重点区域和行业推广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纯电动汽车生产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力争尽快实现纯电动汽车推广规模化、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一是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带头使用纯电动汽车,原则上新增和更新的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新增出租车、公交、市政环卫、邮政、景区等领域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企业和个人使用纯电动汽车。二是要求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100%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2019年5月20日后,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要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新建大于2万平方米的商场、宾馆、医院、办公楼等大型公共建筑物要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5%;国道、省道和快速通道沿线现有加油(气)站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加快配建快速充电设施,2020年年底前,完成30座加油站配建充电站;到2021年,建立全市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接入河南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三是要积极营造示范运营环境,纯电动汽车停车费在所在区域收费标准基础上减半,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点)停放纯电动汽车2小时以内免费;纯电动汽车在我市收费管理公路上免收通行费;开展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建设行动等。《行动方案》对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时间节点等进行明确详细分解,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抓好落实。

  (三)制定激励机制。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激活消费活力,特制定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一是对于购买本地产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政府直接补贴用户每辆车5000元;对于更新本地产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政府直接补贴给用户每辆车1万元;对于提前更换(至少提前半年)为本地产新能源汽车的出租汽车用户,政府直接补贴出租汽车用户每辆车1万元。二是鼓励多渠道、多主体推进乡镇、街道办事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9月底前至少建成1座公共充电站。三是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对于符合条件(总装机功率不小于600千瓦,且至少能同时满足8辆车充电需求)的充电设施在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再对安装的主要充电设备(交流、直流充电设备,充电箱式变压器,充电柜)购置金额的20%给予补贴,多建多补。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共计建设完成39座充电站、1072个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站17座(204个桩),公交公司专用充电站22座(297个桩)。

  各县(市、区)分布情况为:湖滨区4个站(112个桩);开发区6个站(194个桩);陕州区3个站(61个桩);灵宝市5个站(190个桩);渑池县5个站(117个桩);义马市4个站(83个桩);卢氏县1个站(103个桩);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站(22个桩);高速服务区8个站(32个桩);市直机关单位1个站(158个桩)。

  各乡镇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普及率为:卢氏县19个乡镇中17个乡镇建成48个充电桩,普及率达到89.5%;灵宝市15个乡镇中13个乡镇建成43个充电桩,普及率达到86.7%;陕州区13个乡镇中10个乡镇建成14个充电桩,普及率达到76.9%;渑池县12个乡镇中6个乡镇建成15个充电桩,普及率达到50%;湖滨区3个乡镇中2个乡镇建成5个充电桩,普及率达到66.7%。

  三、下步工作计划

  市工信局高度重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努力把我市率先打造成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一是积极推动落实《河南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政策》(豫政办〔2020〕30号),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落实相关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统筹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问题,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三是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易事特项目、联合化工能源综合服务体等尽快落地落实;四是建立企业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紧跟市场、加强研发。目前,速达正在设计开发驾校车、高端商务车、SUV等车型,力争多款车型进入工信部公告和推广目录,其中速达SA03XA驾校车于8月21日进入工信部公告。


  市林业局对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64号提案《关于推进我市矿山生态修复的建议》的答复

  答复时间:2020年7月23日

  《关于推进我市矿山生态修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6年以来,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11家矿权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正视问题,主动担当,不讲条件,不言困难,全力推进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至今,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封堵坑口521个,拆除1.4万个矿山设施,固定2065.5万吨矿渣,清运520.2万吨矿渣,拉土上山69.5万立方米,栽植苗木75.7万株,撒播草种1.4万公斤。陕州中科数遥中心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自2016年进行矿山环境整治以来,小秦岭保护区有224处已治理生态恢复区域,共治理恢复面积135.46公顷,约合2031.9亩(135.5万平方米),解决了50多年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实现了小秦岭保护区生态环境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2018年12月,《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施行,使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迈上了规范化、法治化道路。2020年7月,市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保护整治办公室印发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监管会商工作制度》《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制度》,为做好小秦岭保护区联合执法、加强会商及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0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按照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市林业、市生态环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公安、市应急管理、灵宝市政府和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组成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现场排查、案件查处、核查资料4个工作组,对小秦岭保护区内矿山设施拆除情况、环境污染问题、盗采矿产资源等8项问题开展专项排查。通过一个多月的排查,现场排查组认为,保护区各站卡管理严格规范,生态修复良好,坑口封堵到位,矿山设施基本拆除到位,未发现破坏已经恢复治理过的区域植被情况。各管理处均对矿渣清运管理规范;核查资料组认为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领导重视、档案资料完整,客观反映了矿山环境治理的决策、实施、检查、监督及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卓绝的工作,为其他环境治理工作树立了标杆。人民日报社“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采访组深入小秦岭保护区现场专题采访后,称赞“小秦岭保护区生态修复是十八大以来行动迅速、效果最好的案例之一”。

  针对你们提出的4点建议,现具体答复如下:

  一、加强进入自然保护区卡点的日常管理,不能让闲杂人员进入。让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地质结构不受人为干扰。

  2019年,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日常巡护,充实站卡监管力量。重新调整各管理处管辖范围,在重点区域增设林区站点,优化组合林区人员,对48名工作人员增加换岗轮岗,不断增加日常巡护次数和巡护密度。同时,抽调3批机关同志到与陕西接壤的重点林区加强监管工作,严防问题反弹。2020年初,管理中心对站卡管理制度再次进行修订,完善了检查站职责、检查登记程序、问责办法等,为站卡管理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永久性封堵措施,尽快加固原临时封堵坑口,让非法人员不能进入坑口。

  2019年,在灵宝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秦岭保护区筹措资金320万元,对保护区内所有坑口封堵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其中有安全隐患的坑口,采用1.3米厚水泥钢筋再次加固封堵,确保不出现整治问题反弹。在巡查监管方面,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制定了《封堵坑口巡查监管制度》,对巡查监管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基层管理处与林区职工签订巡查责任书,守底线巡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般区域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重点区域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每次巡查都要拍照存档,并记录守底线巡查日志,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打击违法盗采行为。

  三、组织力量进行沟谷或河道废渣的清理。

  近年来,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先后召开领导班子会议123次,涉及矿渣清运的会议9次,研究完善了矿渣治理清运管理办法和调运矿渣实施意见,制定了严格的清运矿渣审批流程和责任追究程序。2019—2020年,根据矿山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提升及消除沟谷、河道安全隐患需要,小秦岭保护区批准调运矿渣23宗,清运矿渣面积10.7万平方米,保障了沟谷、河道畅通,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巩固了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果。

  四、聘请有资质的地质科研单位等,对现有矿山进行一次系统性风险评估,并拿出有效的风险防控、治理措施,加以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风险。

  根据市委关于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整治专项会议要求,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制定规划。

  下一步,小秦岭保护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好小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对照《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三政办〔2016〕4号),进一步细化梳理任务,对已经完成的做好提升,没有完成和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建立问题清单,抓好贯彻落实;对照市人大常委会今年5月对《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执法检查反馈的4个方面问题,查找本部门在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履行的职责和责任,将职责进一步明确,责任进一步夯实。

  二是明确分工,加强会商。加大与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保护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动联合会商机制常态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部门间合作与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震慑违法行为。加大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涉矿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小秦岭保护区内盗采国家矿产资源、污染水源等违法行为和涉矿领域案件坚决打击,形成合力,切实做守护小秦岭生态的卫士,确保保护区的长治久安。

  四是加大投入,提升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小秦岭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状,按照国有林场改革政策,以及小秦岭矿山环境整治方案要求,加大对保护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