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三门峡要闻 > 正文

民生为本生活更好

发布时间:2021-12-29 07:10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fangmy1c163_b_副本.jpg  

三门峡市区六峰路步行台阶旁安装的三级滚动电梯,解决了市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民生成绩单十分亮眼——

  圆满完成河南省下达我市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目标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均提前完成省定目标;“豫事办”三门峡分厅上线事项96个,完成率达160%……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群众出题目、党委把方向、政府抓落实、各方齐监督”,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市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一幅“生活更好的新三门峡”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焦重点

  让城市更有温度

  “一老一小一青壮”是民生工作的重点。解决好老人的养老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青壮年人的就业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事关千家万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构建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528家,其中农村敬老院69所,拥有床位4604张,从业人员543人,共收住特困老人1872人、社会老人145人;社会办养老机构73家,拥有床位6865张,从业人员702人,收养老年人3250人;农村幸福院260家,拥有床位1016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126家,拥有床位1661张。2021年,河南省下达我市新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5家的目标任务,我市已建成40家,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致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医养康养基地。我市正重点抓好三门峡市康养中心、黄河三门峡医院医养中心、陕州区高阳山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构建医、养、护、康四位一体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我市还加快市、县、乡、村四级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平台建设,切实完善全市“1+8+N”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孩子的教育问题关乎未来。今年我市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课后延时政策太好了,老师很负责任,家长省心了”“孩子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回家可轻松了”……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全市应开展的128所中小学实现了全覆盖。实施过程中,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市本级、湖滨区均按1∶1比例分担课后延时服务费用,使广大家长特别是特困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落实“双减”政策,是我市“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破除教育发展梗阻,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攀升: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我市积极推进乡镇公办中心园建设,同时建设37个幼儿园发展共同体,辐射215所幼儿园,4500余名教师,4万余名幼儿。

  义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我市开展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活动,已确定6个县(市、区)优质均衡推进计划,该计划已通过省教育厅审核。

  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我市扩大职教园区投入规模、招生规模、园区规模,通过独立设置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支持优势专业独立办校等措施,力争在校生人数达到5万人。

  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等成果丰硕,获得长足发展。

  青壮年就业事关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未来。

  我市高位推进落实就业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让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就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1至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46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552人,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101.25%、128.36%。

  创新治理

  守护“稳稳的幸福”

  市委书记刘南昌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深化民生福市工程,优化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提高民生实事办理效能,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前陕西省西安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连日来,市领导深入城市社区、交通要道、农村基层等暗访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值守一线;普通群众严格遵守规定,做好防护,齐心协力筑牢“外防输入、内强管控”的铜墙铁壁。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截至11月下旬,全市累计完成疫苗接种3314690剂次,其中完成全程接种1516396人,达省定任务的95.10%;12岁以上人群完成第一剂次接种1545846人,达省定任务的96.94%。

  一个个老旧小区换新颜,不断刷新的城市“颜值”让广大市民赞叹……今年,全市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新建项目141个、续建项目44个,截至11月底,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7万户,完成窨井设施整治8063座,市区新建供热管网6公里,新建成燃气管道10.6公里,城市综合提质有力有效。

  “护佑生命、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曾经私搭乱建混乱无序,如今“变身”为一座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游园,市商会大厦东侧区域是我市“护佑生命、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治理成果的缩影。专项行动真正整治了城市“顽瘴痼疾”,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增强了我市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办事难”是城市管理“七大难”之一。我市线下线上齐发力,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线下,我市持续推动政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调整设置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提高事项进驻率,让群众就近都能办,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线上,我市积极推进“豫事办”三门峡分厅建设。截至目前,分厅上线事项96个,完成率达160%;分厅月使用率达100%,高于目标10个百分点;分厅日均访问人数与本地用户注册量的比值为3.05%,高于目标任务0.05个百分点,让群众轻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还有“12345”政务热线平台、普惠金融平台、数字城管系统等“多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平台,让城市更“聪明”,群众更便利。

  今年,我市持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水平,“买菜难”“如厕难”“停车难”“行车难”“垃圾处理难”等问题,均有较大缓解,取得较好成效。

  乡村振兴

  奏响“田园交响曲”

  抓衔接,促振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我市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截至11月20日,全市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12168户33169人,未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在卢氏县瓦窑沟乡古寨村,村民储成理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他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养了近400只土鸡,又通过土地流转种了190斤魔芋。像他这样通过小额信贷发展产业的村民,古寨村还有很多。如今,该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村民实现了增收稳定、生活美好的愿景,村庄也变成美丽新村。

  微缩景观,映射巨变。我市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禀赋,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和第一要务,调结构、强特色、促融合、助增收,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豫西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更好”目标夯实基础。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亿元,同比增长8.0%,居全省第5位。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最基本的底色。

  冬日里的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后地村,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美丽与祥和:道路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枣树林立,白色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不断改善的人居环境让这个村庄分外迷人。

  今年,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完成2.6万户厕所改造,完成33个行政村污水治理任务;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动发展中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接续打造“生活更好的新三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