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转型抢先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我市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加快构建“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工作格局,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力新基建,筑牢数字化基础。我市始终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以完善通信网络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构建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制定出台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年度实施方案,持续推动5G精品网络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3216个,提前完成了新建5G基站800个、全市5G基站总数达3000个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乡镇以上及农村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
加速布局工业5G专网。开祥化工、中原黄金冶炼厂、戴卡轮毂等12家企业已开通5G专网,为装备智联化、运行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提供了网络支撑。大有能源耿村煤矿实现井上、井下5G网络通信无缝衔接,AI高清视频传输、5G+掘进机远程操控等实现应用,成为河南煤炭行业首个井下5G掘进机远控项目。
紧盯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产业。我市深入开展信息产业扩容提质专项行动,加速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
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原材料产业。华鑫铜箔年产8000吨5G用高速高频电解铜箔、金渠银通5G用银粉等项目投产,电子信息原材料成为全市乃至全省5G产业的亮点。以宝鑫电子、华鑫铜箔、鸿宇电子、金源朝辉等为代表的铜箔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高档铜箔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29%。
加快5G元器件、软件服务等产业发展。中科微测公司一期项目实现年产10万只功率器件、100万只集成电路产品,中科锐光一期40万片/月晶圆研发制造项目实现批量生产。崤云安全入选河南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单位,崤云信息入选河南省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名单。崤云信息、环宇博创等软件企业研发的甘棠政务系统、“线上三门峡”APP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
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万联融通(三门峡)工业互联网平台投用以来,累计注册企业1550家,发布工业品1784个、供需对接320个,推动5G技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
深化数字赋能,推进产业转型。我市持续扩大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面,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大改造”拉动工业“智改数转”。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出台《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修订完善《“三大改造”暨5G、工业互联网项目管理办法》,将5G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5G应用示范等评奖,累计奖补企业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全市453家规上企业中,426家规上企业实施改造项目686个,累计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0个、智能工厂8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4家。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速。三门峡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58家,孵化项目20个;组织线上对接会,三门峡40家企业与日本30余家企业及商协会,进行了80轮次的“一对一”精准对接,签订外贸订单3510万美元。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拓展,三门峡市普惠金融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平台注册企业进行贷款预授信,与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机构实现“政银数据共享”,建成整合2.21亿条涉企信息的企业模型数据库,11573家企业获得线上预授信85.15亿元,3652家预授信企业使用贷款36.25亿元。数字文旅蓬勃发展,打造了仙门山5G+智慧旅游景区、庙底沟博物馆数字馆等一批智慧文旅项目,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智慧展示项目和三门峡黄河中流砥柱博物馆展示项目分别获批省文旅厅项目奖补资金500万元、250万元。
数字经济彰显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尽的创新活力,正成为转型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我市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