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三门峡要闻 > 正文

让仰韶文化之花璀璨绽放

发布时间:2023-10-17 08:18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生生不息的仰韶文化,如何传承赓续?

  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怎样发扬光大?

  按照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我市创造性地开展文物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打造世界级文化IP。

  其中,灵宝市北阳平遗址是三门峡地区仰韶文化面积最大、跨度最长的遗址,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仰韶时期大型古文化遗址之一,有“十里长街”之称。2021年10月,北阳平遗址被确定为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观摩现场。同年11月,北阳平遗址成功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录,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这些碳化物可能是房屋烧毁后遗留的建筑件遗存,通过残留的碳化物可以逆推房屋当时的建筑结构,对研究仰韶中晚期房屋建筑具有重大意义。”10月15日,在北阳平遗址现场,灵宝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为深入推进考古发掘工作,灵宝市多方发力,在北阳平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质建筑构件、我国北方最早的榫卯结构。在城烟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可能把国内建城最初年代提前四五百年的仰韶初期城墙和城壕以及中国最早的回廊式建筑。

  为确保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灵宝市积极争取资金,全力推进西坡遗址F105、F106保护展示工程和西坡遗址Xp7、Xp8段保护项目;推动《西坡遗址安防工程方案》被省文物局顺利批复,项目稳步实施;创新性谋划的北阳平遗址群数字化展示项目和灵宝函谷关数字化展示项目,被列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创意设计方案征集项目名单。

  2021年以来,灵宝市文物部门配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对北阳平遗址群中的东常遗址、稠桑遗址、永泉埠遗址等8个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面积60余万平方米,发现房址47座、烧陶窑20余座、壕沟8条、灰坑百余个以及近代城墙遗迹,加强了各遗址的关联性研究。

  在监管保护方面,灵宝市建立健全了文物安全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坚持遗址巡查常态化、制度化,牢牢守住大遗址安全底线。同时,不断完善基层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员的业务培训。在汛期、秋冬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对遗址的安全专项巡查力度,全力守护文物。

  一花开引百花香,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让老子文化、道德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等和仰韶文化一体推进,灵宝市坚持系统化思维、市场化理念,全力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速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4月,荆山黄帝铸鼎原举办了和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同步的癸卯年灵宝黄帝铸鼎原拜祖大典,开展华人同唱《黄帝颂》活动,该大典在央视四套和凤凰卫视精彩播出,使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原、西坡遗址等文化景区以全新面貌呈现在全球炎黄子孙面前。

  今年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黄河之恋”系列活动在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启动,辽阔高远的长河落日景象,展现了我市独特的黄河文化资源。

  今年暑期,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推出的《问道函谷》大型沉浸式历史实景演绎节目,真实还原了老子入关、合纵攻秦等历史场景,“燃”爆夏日夜游市场。据统计,1月至10月7日,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34.11万元。

  ……

  中华文脉弦歌不辍,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以‘遗址’+‘旅游’、‘遗址’+‘农业’、‘遗址’+‘研学’等思路,活化文物资源,在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基础上,推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之路走得更加坚实,让仰韶文化之花在全球璀璨绽放。”灵宝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