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57.8亿元的新凌铅业绿色生产技改项目全面投产,稀贵金属循环利用能力极大提升;宝武铝业成为全省唯一汽车铝板材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华为问界M9汽车……眼下,崤函大地处处洋溢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氛围。
科学技术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据市工信部门介绍,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大工业企业创新力度,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以“三大改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把深入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下简称“三大改造”)作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连续4年支持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先后推动780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363个,完成投资651.63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应改尽改,累计为201个项目发放“三大改造”专项资金2.74亿元。绩效评价显示,实施“三大改造”和对标提升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3%以上,平均减少排放36%以上,降低成本15%以上,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产量平均增加1.4倍;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6%以上。2023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9%,增幅全省第一,“三大改造”工作作为省政府督查典型案例全省通报表扬。
打造创新平台助力企业梯次发展。目前,我市已成功组建省级产业研究院1家,实现了省级产业研究院零的突破;组建市级产业研究院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今年上半年,为全市16家企业发放“科技贷”8684.4万元,对18名优秀企业家进行奖励。全市梯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7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5家。
为保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我市聚焦“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的“关键穴位”与“经络节点”上精准发力。如今,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布局的7个中试项目全面突破。其中,无氨氮钼冶金项目建成了年产300吨的高纯钼中试示范线,技术水平国际领先;NPR新材料成功量产,广泛应用于隧道、抗震、地质、矿山等关键领域;建成超高纯镓、铟、硒材料中试生产线项目,推动解决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点燃“智改数转”引擎为发展加“数”赋能。深化落实省、市数字化转型战略和“一转带三化”工作部署,建成投用5G基站4483个,实现全市乡镇以上及农村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14家工业企业开通工业5G专网,打造了恒康铝业、中科微测等7家5G应用标杆。开祥化工成功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二级贯标评定,该企业“5G+智能工厂”和戴卡轮毂“5G+智慧云工厂”分别获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