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三门峡要闻 > 正文

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

发布时间:2024-11-13 08:12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近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三门峡市“生态环境保护攻坚年”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协同推进。目前,全市已颁布实施《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三门峡市山体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全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随着生态环境好转,全市大天鹅栖息地已由原来的4处增加至目前的9处,越冬大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至目前的1.6万余只,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11月11日,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天鹅对越冬环境极为挑剔,为赢得白色精灵的“永久投票”,更好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市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移动源污染等空气质量提升六大行动,全市优良天数、PM2.5、PM10继续保持“一增两降”,均位列全省前3位;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稳居全省前列;强化源头管控,对23个优先监管地块实施风险管控,将3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12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纳入管理,5个地下水国考点位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提升“含绿量”,发展的“含金量”才会更足。

  有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我市工业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5个国家级、15个省级绿色工厂,推动有色、化工等282个传统制造业项目全部完成绿色化改造。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全面推广,全市17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统一配套建设粪污综合处理利用设施;绿色流通体系逐步完善,火电、煤炭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加大;“无废城市”建设纵深推进,全市成功创建12类415个“无废细胞”。

  依托全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带一核三山五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和全市“一带一廊”暨豫西生态文化旅游带、早期中国文明长廊的文旅发展布局,我市形成了生态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游、生态游、民俗游、历史文化游等业态齐头并进,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好互动。其中,天鹅湖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仰韶酒庄工业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黄河旅游节荣获3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17家。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我市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强力推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城乡污水入网、生活垃圾清理、沿岸绿化彩化为重点,全市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不仅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还快速带动沿线80万群众增收致富,成为沿黄自然观光游、生态康养游、文化研学游、沿黄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主轴。通过连线带面打造千里城市绿廊,全市被评为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氧吧城市”。此外,我市还累计修复治理矿山12.45万亩,实施全国首例库区30亿立方米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试点工程,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幸福目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我市将坚定不移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