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三门峡要闻 > 正文

深耕沃野桑田特色农业出彩

发布时间:2025-01-10 08:10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冬日的田野上,麦苗的碧绿是大地最亮眼的色彩。万物冬藏,蓄势新生,各类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的“新芽”都在深藏中,孕育着来年蓬勃生长的力量。

  打好“特”字牌,写好“农”文章。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打好特色农业这张牌,把“土特产”文章做大做活做精彩,全市特色农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

  三门峡市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说。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调结构、建基地、育品牌、兴主体、增收入,不断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市特色农业长足发展,特色农业产值持续增长,比重稳步提高。

  从一组数据来看:2023年全市特色农业总产值274.34亿元,比2018年增长54.9%,所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84.6%提高到2023年的86.2%,增长1.6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特色农业产值150.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特色农业发展亮点更加突出。水果产业作为我市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明显。以发展绿色有机果品为方向,稳面积、调结构、提品质、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抓好水果产业区域布局,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果品产业转型发展。2023年全市水果产值119.43亿元,较上年增加27.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37.5%,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苹果产量213.17万吨,产值95.65亿元,产量和产值连年稳居全省第一位。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三门峡食用菌“一枝独秀”,以其特色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菇农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我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提效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食用菌产量增加品质提升。2023年全市食用菌产量11.39万吨,较上年增长6.0%。其中,香菇产量8.8万吨,较上年增长9.9%。全市食用菌产值42.93亿元,较上年增长8.1%。

  三门峡中药材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为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先后建立连翘、丹参、杜仲、苦参、柴胡、艾草、山茱萸、金银花、菊花等药材生产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8.85万亩、产量10.45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7.5%和14.3%;产值16.87亿元,较上年增长9.1%。

  擦亮特色农业金招牌,我市特色农业产品品牌培育力度提速。苹果、大枣、连翘、木耳、柿饼等16种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灵宝苹果”品牌价值200.28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位;“二仙坡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岭宝”牌苹果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卢氏香菇”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河南省农村科技博览会金奖”等荣誉,“有盼头”“深山卢菌”等30多个特色品牌竞相争艳;“卢氏连翘”获“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卢氏香菇、木耳、猴头菇等产品获全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卢氏黑木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知己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力行。我市将持续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激发产业活力;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使乡村振兴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