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加速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转型升级,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规模优势产业,按照生产、经营、加工3个体系,我市建立完善六大类特色产业发展谱系,建设伏牛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据测算,苹果全产业链产值可达230亿元,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可达140亿元,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可达195亿元,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可达305亿元。
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沿黄16个乡镇90余个村为重点,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建成一批万亩大枣、莲菜、芦笋及千亩葡萄、柿子、花椒等特色产业基地,87.5%的行政村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同时,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我市2万亩绿色农田项目实施,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为抓手,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以上,带动分类开展农民培育5万人次以上;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集成推广粮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目前,全市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58.5%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以上。
不断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难题。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专业化专项服务和全产业链综合服务,重点围绕农资、农技、农机方面,发展托管式、订单式、平台式、站点式等综合性服务模式;强化金融“贷”动,通过实施农业贷款贴息、开展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贴息申报等措施,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工作,着力解决新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当前,全市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强镇3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6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