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三门峡要闻 > 正文

开祥精细化工:“化”丽蝶变 “煤”力无限

发布时间:2025-04-02 08:12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现代科技下,煤炭除了作为燃料,还有哪些可能性?

  运动服装、彩色丝线、光纤护套、汽车部件、电子电器、环保地板、医药用品……

  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祥精细化工”)办公大楼展示区,各种看似与煤炭“毫无关联”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商场,而不是一家煤化工企业。

  “很难想象吧,这些商品都是由煤炭变身而来的。”开祥精细化工技术中心主任张方介绍,通过先进的现代煤化工工艺,煤炭不仅能生成甲醇、1,4-丁二醇等化学物质,还可以变成人们日常使用的杯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等物品,融入千行百业,装点五彩生活。

  “从黑到白”的“七十二变”,让煤炭蜕变为高附加值产品,转化为1,4-丁二醇,市场价值提升16倍;转化为高端PBT,市场价值提升近20倍;转化为可降解塑料产品,市场价值提升近25倍……2024年,开祥精细化工甲醇、二甲醚、BDO、PBT产量分别达到20.3万吨、1.74万吨、9.14万吨、0.9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

  玩转煤炭“黑神话”的背后,是企业以绿色改造提级赋能、以智能改造提速转型、以技术改造提效升级,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坚定不移迈向高端化的生动实践。

  走进开祥精细化工智能控制中心,硕大的屏幕云集十大功能板块,所有生产细节“一屏”了然,工作人员只需远程在电脑或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对近万台设备的实时监控。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开祥精细化工主动融入三门峡“数字领航”标杆打造行动,利用河南省智能工厂优势,不断推进智能技术深度集成应用于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于国内同类装置中率先应用APC先进控制系统,累计完善接入21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建成2.8万个数据点、1.4万个报警点以及1000余个重大危险源和可燃有毒气体监测点,实现安全生产超前预警、生产管理超前研判。

  “目前,企业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率95%、自控投用率90%,年均提升生产效益7%,降低产品能耗4%,节约生产成本7000余万元。”开祥精细化工信息化中心主任李建华自豪地说。

  从“创造”到“智造”,从“会干”到“慧干”,开祥精细化工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下大力气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自主性研发、联合性开发和国产化改造。

  企业先后实施117项技术改造,在全国首次完成“国产化10万吨/年直接酯化法生产PBT装置”的工业化应用,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以煤制衣”的重大突破,雷尼镍催化剂、铜铋催化剂等催化剂添加剂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联合开发应用乙炔气压缩机等多个重要国产设备,累计获得有效专利8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连续4次通过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评定,并成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实现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绿色工厂、河南省绿色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全满贯”。

  一系列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成效。开祥精细化工建成年产2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2×4.5万吨1,4-丁二醇(BDO)及10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10万吨PBT系列产品等六套生产装置,形成“煤—甲醇—1,4-丁二醇—PBT/PBAT/PBS”“煤—甲醇—二甲醚”两条产业链,构建以煤炭为“头”、高端新材料产品为“多尾”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

  2024年,开祥精细化工成为国内第二家取得BDO无限量出口欧盟资质的企业,并再次实现PBT产品对外出口,有力巩固了全国BDO出口时间最早、出口范围最广、华中地区唯一一家PBT出口企业的品牌优势,持续推动三门峡优质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