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风吹麦浪香满天 “颗粒归仓”好丰年

发布时间:2024-06-21 07:41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今年全市114.2万亩小麦总产量7.564亿斤,与去年相比增加0.674亿斤,增长9.78%;截至6月18日,全市134.62万亩秋粮播种全部入地……”麦浪翻空沃野黄,丰收愉悦写眉行。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传来的这一组亮眼的数字,彰显了全市上下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系统“千名干部下基层”重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践在崤函大地开花结果的担当。

  一

  盛夏时节,崤函大地千里沃野满目金黄,自东向西、从南到北,上千台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在田间穿梭,这边小麦脱穗“颗粒归仓”,那边翻茬、播种,一幅幅热气腾腾的“农耕图”——又是一年好“丰”景。

  5月21日,灵宝市五亩乡项城村村民喜开我市麦收“第一镰”,拉开了我市今年“三夏”生产的序幕。随后,千方百计夺取夏粮丰产丰收,种足种好秋粮作物,夯实全年粮食稳产基础的“三夏”战役捷报频传。

  6月13日,灵宝市西阎乡东吕店村,种植大户常项生的家庭农场,600多亩小麦已收割结束,秋粮正在播种。

  作为全国劳模,“70后”常项生过去数十年一直专注种田,2009年成立农机合作社,创建灵宝少妮种植家庭农场。今年,常项生的小麦亩产在900斤左右,高于去年。而在他的农场小院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喷杆式打药机等10余台“大铁牛”姿态各异,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现代化种粮基地。

  “从浇灌、植保到收割,都是机械化、自动化,几百亩田,一人就管了。”有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装备作支撑,常项生种田更有了底气。按照目前农业精细化管理模式种地,比以前传统作业方式节省了不少成本,效率也更高。

  驾驭这些“大铁牛”,种粮、收粮,常项生家年收入几十万元,去年家里还添了越野车、皮卡车。他说:“今年年景好,国家政策好,这一年流在地里的汗可是开‘花’了。”

  常项生只是我市众多种粮大户的代表之一,他们成为走在时代前沿、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用新理念、新技术科学种田,让种粮走向规模化、现代化。

  灵宝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中心主任赵宏伟表示,当前粮食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今年三门峡投入了1157台联合收割机,奔跑在田间抢收抢种,确保了“颗粒归仓”,秋粮播种入地。

  在全市,从市到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的27块示范田遍布崤函大地,坚定着群众和种粮大户从土地要“金子”的信心,凝聚着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662.4斤,最高亩产1400斤。与去年相比,亩产增加50.8斤,增长8.3%。截至6月18日,已收购小麦9100吨、收购资金2.9亿元……粮安天下,作为“中原粮仓”的一分子,三门峡把这碗粮稳稳地端在了手上。

  二

  沿黄道路灵宝市阳平镇阌乡村段,彩色小麦科技小院里黑小麦堆成小山,色泽漂亮、颗粒饱满;道路另一边是500多亩彩色小麦地。

  这里的彩色小麦是三门峡中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培育成功的,作为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营养食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7年中普公司获得中国“彩色小麦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认证,这里的彩色小麦种子也受到专家和种植户的关注。

  彩色小麦在全市种植面积8000亩,像“彩虹”飞洒良田沃野,其收购价格高于普通小麦。而其深加工产品挂面、饺子面等作为绿色生态营养食品,受到青睐。

  走进渑池县原种厂,彩色小麦品种有20多种。从1952年建厂到现在,这里一直以传统粮种培育改良和新品种研发为主。今年,该厂试种第3年的1000亩改良种“伟陇158”获得丰收,平均亩产877斤,其抗逆性强。

  该厂的实验地40亩麦地,产量从过去的每亩300斤增长到今年的1200斤。该厂厂长张文敏说:“用良种,巧施肥,精细管,一定会有好收成。”

  有好种,才有好“丰”景。

  据了解,我市不断加大良种培育力度,三门峡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先后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1项,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项目6项,选育审定小麦新品种7个,其中4个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获得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这些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和改良,为夏粮丰收夯实了基础。同时,为大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我市聚焦破解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积极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机融合,探索出了“提效率、提地力、提单产,减水、减肥、减人工”的小麦大面积单产均衡增产之法。

  良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增发国债高标准项目让农田“旱涝保收”。今年,全市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6万亩,涉及渑池县、灵宝市、陕州区,项目总投资2.28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77亿元,目前3个县(市、区)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建成后,全市高标准农田将累计达到101.3万亩。

  与此同时,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大力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水肥一体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据调查,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06.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5%,施用有机肥72.7万亩。数据显示,通过集成推广良种良机良法所种出的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0%,小麦亩均增产70斤,玉米亩均增产60斤。

  从种子到科学种田精细化管理再到加工、收购,我市的小麦生产形成了一个高效高质的产业链。

  三

  粮食要增产,三分靠种,七分靠管。

  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韶勇手机里,“农办群”“技术群”“大户群”的活跃度始终不减。郭韶勇说,下基层,他干得最多的事,就是不断回复、协调、解决用户的各种需求。

  “现在种田都是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我们的微信群里不定时就能收到麦田管理的技术要点,还会有农技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务。”这让渑池县的种粮大户种田越来越有信心。

  今年一外地收割机不慎侧翻在地,在群里看到司机求助后,农业服务队第一时间调来吊机帮助司机解困。服务前置,为司机送“服务包”;打主动仗,让“大铁牛”为群众收好麦、播好种,今年仅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就组织了12个服务队保收保种。

  “三夏”期间,秋粮播种进入关键期,部分秋粮播种受到干旱影响,刚播种入地的秋作物急需“喝”水,没入地的种子需要墒情播种。我市迅速部署,为确保秋粮丰收,一场抗旱保丰收之战打响。

  连日来,天气高温,渑池县农业服务小组指导群众浇水,缓解旱情;灵宝市利用灌区设施从焦村镇开闸放水,田间地头滴灌、喷灌、浇灌齐发力,抗旱保秋忙。

  抢收抢种,市农业农村局的2个“三夏”生产工作指导组,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完善技术意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督促指导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市34个农业服务队的293名党员干部奔忙在“三夏”战场上,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送文化、送温暖。随着全市农业农村“千名干部进基层”活动的不断深化,一大批“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常年深入田间地头,为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