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五个聚焦”加强人才“引育留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6月23日,记者从市委人才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持续强化“五个聚焦”,大力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聚焦“以用为本”,树牢科学务实人才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院地院企”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12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科学院黄河金三角技术转移中心、陕西高校联盟河南中心等一大批成果转化机构落地。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践行“以政策红利换地理空间”理念,在北京、西安成立“人才飞地”6个,探索“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模式。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聘请三门峡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担任我市首位产业发展特邀顾问,吸引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党亚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柴松波等三门峡籍高层次人才回乡发展。
聚焦“精准有效”,构建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落实省“1+20”人才政策体系和我市“人才科技政策30条”,累计制定创新创业扶持、高层次人才认定、住房安居、医疗保障、配偶择业等配套政策37个,形成“崤函英才计划”1+N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广度、深度、力度。
聚焦“产才融合”,打造富有特色的人才品牌。强化“绿色通道”引才,聚焦医疗卫生、科研院所等重点行业和独立本科院校建设等重大需求,今年先后引进各类人才4925名。深化“人才+项目”模式,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实施人才项目142个,攻克“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357个,产生专利406个,推动建成中国铜箔谷、三门峡眼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人才平台。组建“企业人才服务团”,采用“政录企用”模式,为国投金城冶金、金渠集团等重点企业引进专业人才9名。
聚焦“提质赋能”,提升人才载体平台承载力。打造高能级人才创新平台,建设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柔性引进院士、领军人才26名,助力年产1万吨电子级高纯石英砂项目建设;依托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与何季麟、柴立元、赵中伟等25名“两院院士”长期合作,实施钼清洁冶金与高纯材料等中试项目8个。组建三门峡市人才集团,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水平。建成北京、西安、郑州等人才工作站6个,人才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聚焦“激发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制定人才公寓运营办法等制度,探索人才公寓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300余套人才公寓正在建设,预计“十四五”末全市人才公寓规模将扩大至4100余套。强化人才待遇落实,为208名引进人才发放安家费、生活补贴660万元,为63名市级拔尖人才发放津贴76万元。全市协调落实引进人才子女入学160余人次。推动人才信息化建设,对接省人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谋划开通“崤函人才码”,搭建全市统一、上下贯通的人才信息化平台,实现人才自动识别认定、“人才绿卡”线上申办、人才服务线上办理等功能。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在强化党管人才、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平台建设、打造人才品牌、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深入实施产才融合集聚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专项引才,为全力推进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