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我市持续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25 08:27    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效促进现代化农业向好向快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三农”力量。

  发展节水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全市累计推广面积130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28万亩,高标准农田率由22%提升到48.3%。2023年产量14.7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转变经营方式,促进绿色发展。强化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形成“果枝——食用菌——有机肥”等循环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农膜回收率达9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湖滨区和渑池县成功入围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绿色农田建设;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制定颁布市级以上标准1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5项,沿黄县(市、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到5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个,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15个;强化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4.9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5%,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做强特色农业,推动产业振兴。聚焦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余个行政村,围绕果、菌、药、菜等特色产业,编制完成“1+5”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谋划建设“天下黄河乡遇大安”“黄河聚落移民城村”“千年枣乡诗意后地”“九曲黄河大美东寨”等乡村振兴特色村,与全市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交相辉映;围绕函谷关、陕州地坑院、三门峡大坝等旅游资源,规划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先后建成黄河入豫第一弯观景台、西阎东古驿渡口驿站等一批沿黄景观,举办“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大型直播活动暨药枣开发利用论坛,灵宝大枣顺利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聚焦大枣、莲菜、油菜(油葵)、葡萄、柿子、花椒、连翘等特色产业,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持续向沿黄乡村延伸覆盖,带动87.5%的沿黄村庄形成特色种养专业村,特色农业产值占沿黄乡村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