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闪耀剑桥大学国际学术舞台
12月14日,由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暨剑桥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为期4天的“仰韶的过去与现在”国际学术会议,在剑桥大学圆满结束。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瑞典等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高校、文博机构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话仰韶文化。三门峡作为仰韶文化发现地,此次有两名仰韶文化研究代表受邀参会,向世界展示了三门峡在仰韶文化学术研究和活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延续约2000多年,其深厚底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在世界考古学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21年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首次被发现后,历经数代考古学家的不懈探索,在黄河流域已发现近万处仰韶文化遗址,其分布之广、类型之繁、内涵之博,堪称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我市受邀代表、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鸿星详细介绍了三门峡作为仰韶文化遗产富集区的遗址分布及研究成果,庙底沟博物馆作为仰韶文化活化传承的典型代表的建设和陈展情况。同时,介绍了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仰韶文化发现地命名地的科研机构,主动担负责任,竭诚履职作为,为推进仰韶文化的研究传播和活化利用所付出的努力;重点推介了我市通过搭建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仰韶文化大数据平台、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专项基金等工作,努力服务仰韶文化深化研究和大众化社会化传播的初衷及初步工作成效。他还向大会提出倡议,希望发布《仰韶文化之剑桥宣言》,凝结仰韶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和共识,为推进包括仰韶文化的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另一位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仰韶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杨拴朝,从仰韶彩陶的烧制工艺、小口尖底瓶制作工艺以及彩陶指印纹饰研究等关键维度深入剖析,运用丰富且精准的实验数据,抽丝剥茧般地阐述了仰韶彩陶主要工艺的研究路径与重要发现。他发布了一系列实验考古的前沿成果,生动展现了先民们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与非凡的发明智慧,还深入解读了现代传统工艺、古代工艺之间的传承与演变轨迹,让人们清晰领略到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绵延与发展。
我市两位代表的演讲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来自仰韶文化发现地两位代表的介绍是大会主题演讲环节的一大亮点,进一步推动了仰韶文化实验考古科研成果在国际考古学术领域的交流互鉴与广泛传播。
据悉,本次会议期间,30位仰韶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从仰韶文化的最初发现到深入探究的各个关键阶段,从其对世界考古格局的深远影响到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碰撞,深度挖掘并精彩诠释了仰韶文化与仰韶时代所蕴含的无尽宝藏与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