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3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0 08:22    文章来源:三门峡市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三门峡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范付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及2022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顶住了多重压力、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较好完成了七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市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700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增速从全省垫底跃升“第一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0亿元增加到143亿元,进出口总额从75.6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43元增加到26908元,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从3家增加到7家,市场主体突破21万户,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创新引领,资源城市加速蝶变。在全省率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157个;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成运行;砷基新材料、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两大省级中试基地获批,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滚动实施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企业数量“倍增计划”、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595个,均较2016年提升3倍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9%,科技创新蔚然成风。

  ——坚持三业发力,产业转型蹄疾步稳。传统产业迈向高端,中原黄金冶炼厂成为亚洲单体产值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国投金城冶金产值突破120亿元,黄金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国际领先;宝武铝业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精、尖铝板带生产企业;开祥化工10万吨PBT项目顺利投产,打破国外工艺垄断,产品远销欧盟。新兴产业加速突破,华鑫铜箔6微米铜箔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宝鑫电子铜箔产能达到4万吨,单体规模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铜箔谷”。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宝武清能等项目投产运行,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初具规模。

  ——坚持战略统领,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深入实施黄河战略,坚持“十百千万亿”工程联动、“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并举,18条一级支流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功能彰显,千里城市绿廊生机盎然,10万亩矿山治理复绿增彩,30亿吨库区泥沙综合利用探索新路,累计获得国家近40亿元政策性资金支持。小秦岭治理经验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为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黄河湿地白天鹅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越冬白天鹅增加到1.6万余只,成功创建黄河流域唯一全域“天然氧吧”城市,入选“十四五”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名单,天鹅湖旅游度假区晋升国家级,森林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空气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

  ——坚持中心带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八纵八横”大交通体系加速形成,浩吉、陇海两大国家级干线铁路实现互联互通,呼北高速、渑垣高速、渑淅高速、310国道南移工程建成通车,运三高速黄河大桥连接线全线贯通,卢栾高速、卢洛高速、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三门峡区域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中心城区承载力全面提升,北环路、经一路拓宽工程顺利完工,东环路、苍龙路、崤函大道等项目加快实施,主城区34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改造旧城11.1平方公里、新建成商务中心区10余平方公里,惠及群众14.2万人,城区框架拉大60平方公里,城市“七大难”问题有效解决,功能品质更加完善。

  ——坚持克难攻坚,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46个贫困村、22.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卢氏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提前两年完成占全省任务量1/4的易地搬迁工作,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全国推广,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特色农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连翘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食用菌产量居全省第四,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5%以上。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规模,1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2个村列入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名单,在2022年人居环境整治检查中位列全省第一。

  ——坚持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远程异地评标经验全国推广,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国企改革成为全省4个评估结果A级的地市之一,市投资集团进入“全国投资企业百强”。组建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金融服务中心,入驻企业2.3万家,覆盖8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被评为“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开发区改革大头落地,8个省级开发区整合挂牌,实现轻装上阵。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连年保持70%以上。实施义务教育“倍增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3所、中小学257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9万个,龙湖小学、滨河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东风小学、伯阳学校等建成投用,向青路小学、北环路小学、甘棠中学、小学、幼儿园主体完工,城市“大班额”问题有效解决。投资63亿元的职教园区入驻5万人,高等教育“一本四专”格局初步形成。高标准建成儿童医院、眼科医院、商务中心区黄河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养老服务。高规格举办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墓地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城市底蕴更加厚重。

  五年多来,我们时刻扛牢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强化审计监督,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驻峡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人员、民兵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史志、地震、人防、气象、黄河河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老龄、慈善、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稳增长防风险任务极其繁重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攻坚,顶压前行,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紧盯“三个重点”,稳住大盘有力有效。坚持“项目为王”扩投资。滚动实施四期“三个一批”活动,深入开展稳经济重大项目攻坚行动,53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90亿元,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计划,豫西煤炭储备基地、汇盛铜业等202个产业转型项目建成投产,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狠抓“万人助万企”稳主体。全市1734名干部包联1746个企业,开展“四项对接”905次,主营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30家,“四上”企业新增444家、突破1800家,增幅较去年提升30%,“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7家、达到5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4家、达到9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2家,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聚焦“集群引领”促转型。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投金城冶金成功突破高纯砷制备技术难关,东方希望建成全省第一家高纯镓生产基地,全市高纯镓产能占全国的27%,承明光电成为全省唯一6N高纯光电材料生产企业。

  二是强化“三个保障”,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创新保障提质。建立1亿元财政专项基金,撬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31亿元,中原黄金冶炼厂研发支出连年保持10亿元以上,10家新材料工业企业全部建成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保障提效。创新科技贷、人才贷、专精特新贷等金融服务模式,累计投放资金47.5亿元,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支持。三门峡农商银行挂牌开业,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创历史新高。政策保障提速。制定出台11方面142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办理减免缓退税37.9亿元,占全市税收40%,落实效率全省领先;兑现“三大改造”等奖补资金1.13亿元,带动企业改造投入超1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改造覆盖率达到98.4%,有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是把握“三个关键”,特殊之年提振信心。多点发力促消费。发放消费券1540万元,设立服务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拉动消费近5亿元,助推服务业加快复苏。精准施策稳外贸。国家级铜加工贸易平台扩能提质,河南首趟“船边直提”海铁保税班列常态化开行,三门峡自贸联动区即将获批,内陆开放高地呼之欲出。千方百计保就业。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11.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0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四是守牢“三条防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牢外防输入10个“早起来”,内防隐匿10个“快起来”,双线嵌合、严守防线、扎紧口袋,高效快速处置输入性疫情,守住了“零外溢”底线。严格做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打击“洗洞”盗采等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段的安保维稳工作,社会大局平安和谐。

  各位代表!经过接续奋斗,三门峡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纲指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向驻峡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关心支持三门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五年多来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要位置,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深入践行“两个维护”,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勇于打破思想禁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把防化风险作为能力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够深入;中心城市能级还不够高,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全力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贡献强劲三门峡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实力。

  狠抓项目扩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加快推进2023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24个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项目、187个先进制造业项目、16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化“三大改造”,完成改造提升项目250个,投资160亿元以上,推动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持续推进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抓好13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36个“三个一批”项目、65个专项债项目、3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7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13个购置贷项目,用足用好政策性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项目建设。

  激活内需促消费。提振传统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消费,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引导家政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满足群众各种生活需要;借力“中央财政+地方补贴+企业折扣”组合模式,优化消费券发放工作,力促城市消费回暖;实施农村家电升级行动,加大补贴力度,激活农村消费潜力。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各类主体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水上经济、馆藏经济、研学经济等。推动新型消费街区建设,青龙涧河特色商业街、角古东商业风情街上半年建成,提升天鹅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沿黄生态廊道、函谷关、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等景区消费业态,打造新型文旅消费片区。

  建强平台稳外贸。持续推动国家级铜加工贸易平台做大规模,争取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试点、保税物流中心、铁路临时开放口岸等平台尽快获批;加快自贸试验区三门峡开放创新联动区报批进度,积极争取进口铜精矿属地检,打造带动区域、辐射全国的开放高地。重点支持企业参加各级各类展会,多渠道抢抓订单,指导中原黄金、国投金城冶金、宝武铝业等更多企业用好RCEP优惠政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培育主体强支撑。做大引领性企业。突出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升龙头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原黄金产值突破600亿元,国投金城冶金突破300亿元,汇盛铜业、金渠集团等企业突破100亿元,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40家。做强稳盘子企业。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机制,逐步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良性氛围,确保“四上企业”新增400家、总数突破2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00家、总数突破700家。做精创新型企业。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持续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打造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确保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20家以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5家以上。做多激活力企业。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优准入、促创新、增动能、拓渠道、减负担、护秩序,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管理服务,确保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实有市场主体超过23万家,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全力提升创新能力。走好“抓主体、强支撑、引人才、建平台、双倍增、全覆盖”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强化主体作用。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各50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夯实行业领军地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提升政策实效。持续完善提升“1+8”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的激励作用,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项目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优质服务,让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继续扩大“三大改造”专项资金覆盖面,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为企业创新提供风险保障。

  加大人才引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探索灵活多样引才方式,强化与郑洛西、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资源富集区对接,加强与名校、名院、名所合作,建设一批人才飞地、人才联盟、人才联络站,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0个以上,落地人才项目20个以上。

  加快平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推进三门峡基地全面运行,实现NPR新材料项目产业化;深化与省“一局一院一集团”合作,加快推进黄河地质演化博物馆、河南省矿物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

  优化投入机制。加快实施新一轮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用好科技贷、人才贷、专利贷、项目贷、专精特新贷、设备购置贷等金融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以上。

  (三)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集群引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以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引领,聚焦关键金属产品高纯化、价值高端化、产业高级化发展方向,坚持“育龙头、拓链条、强突破、建平台、壮集群”发展路径,把三门峡打造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围绕育龙头,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影响力、行业号召力、技术引领力的百亿级乃至千亿级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实现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围绕拓链条,明确市级领导担任“链长”,支持龙头企业当好“链主”,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资金链和人才链,以“链式反应”点燃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图谱,引进关联研发机构、科技人才、配套企业、强链项目,构建“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创新集成”的产业体系。围绕强突破,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在镓硒碲砷铂等元素应用新领域,强力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把产量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质量优势、标准优势,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围绕建平台,坚持市县联动、系统谋划、统筹考虑、整合资源、综合施策,打造全国性关键金属产品交易平台,牢牢掌控市场交易权、定价权、话语权、标准权。探索打造全国镓产品交易中心。围绕壮集群,以开发区为内核,以产业链为纽带,精准引进配套企业、配套项目、专业化人才、引领性研发、支撑性技术,积极打造义马市、陕州区化工新材料,渑池县镓基新材料,灵宝市铜基、锗基新材料,示范区铝基、银基新材料,卢氏县锂基、硅基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规模优势、集群优势。

  加快传统提升。以“三大改造”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延伸链条、迈向高端。黄金产业,巩固中原黄金、国投金城冶金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优势,加快投资60亿元新凌铅业、投资15亿元金城冶金硫酸钙晶须等项目建设,围绕工业用金和消费用金,加快培育引进金箔、金丝、金盐、黄金珠宝等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类项目,支持朝阳科技等清洁镀金企业发展。铝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宝武铝业提升高端汽车板材市场份额,加快高铁、航空用板材研发生产,积极布局再生铝项目,加快投资10亿元颐万铝基材料、投资10.7亿元仁和锦宇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氧化铝的高端磨料、高端陶瓷、高端刚玉等产品。煤及煤化工产业,巩固提升PBT/PBAT/PBS类项目,做强工业化工品;尽快落地一批生物蛋白、纺丝、可降解塑料等项目,拓展消费化工品。加快投资10.3亿元开祥化工10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项目建设。

  注重新兴培育。以“专精特新”为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企业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专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建立优势。铜基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投资14亿元宝鑫高频低阻抗铜箔、投资7.8亿元普莱茨铜基复合新材料等项目,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投资9亿元赛诺维异地技改、投资5亿元德国卫士药业(三门峡)生产基地、投资5亿元瑞之恒中药材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稳步提升产业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抓好投资7.8亿元普德锂电产业园、投资6亿元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力、集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银河新能源风电基桩设备、量仪产业“一院四中心”等项目,打造先进制造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加快推进三门峡铁路综合物流园、义马豫西煤炭储备基地、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打造中西部大宗商品物流基地。文旅文创产业,重点抓好投资15亿元仰韶文化产业园、投资9.5亿元函谷关旅游综合开发、投资5.6亿元黄河文旅示范带等项目,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休闲康养产业,重点抓好投资35亿元湖滨医养综合体、投资26亿元渑池智慧康养产业园、投资17亿元卢氏中州自在养生谷等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康养基地。

  突出特色打造。立足我市特色农产品规模优势、绿色优势、品质优势、标准优势,坚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培育体系、形成规模、打造品牌,持续抓好果、牧、烟、菜、菌、药等六大特色产业,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

  强化要素赋能。强化金融赋能。持续升级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全年新增融资2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农商行全市统一法人组建,有效增加金融供给;用好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强化数字赋能。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做大“1+N”工业互联网平台,确保年内4300家企业实现上云,实施100个以上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项目,实现云网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强化改革赋能。增强投资集团、文旅集团、国资公司等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打造现代化投资企业;支持开发区公司、商务集团、金渠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发挥产业融资功能;鼓励文旅集团、铁建公司、酒店集团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环境赋能。按照“办事效率最高、审批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优”标准,全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四)全力建设精品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区域融合、片区突破、体系支撑、功能完善和特色塑造,充分发挥片区的功能性、支撑性,形成中心辐射、两翼赋能、五区发力、同步转型的发展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构建“一核四区三组团”空间格局,使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更优化、产业布局更合理、城市更新更科学,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保障发展、促进发展。

  推动区域融合。持续推动湖滨区、陕州区、开发区、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规划、产业、功能、设施、服务衔接互融,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融合新格局。湖滨区持续发展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城市服务功能,繁荣核心商圈,打造中心城区“龙头”;陕州区壮大康养旅游、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打造中心城区增长极;开发区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和产业培育,打造中心城区后花园和智能制造基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加快创新、人才、资金、政策、资源等要素集聚,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加快培育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空间高密度、就业高容量的高成长性服务业集群,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实现片区突破。找准片区定位,明晰主攻方向,提升片区功能,强力推进城东片区在城市业态上突破,南山片区在城市生态上突破,台上片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上突破,文博文体片区在城市品质上突破,高铁南站片区在现代服务业上突破,城西融合片区在城区提质融合上突破,陕州沿黄现代农业片区在高端农业上突破,职教园区在科技创新上突破,大坝片区在落实黄河战略上突破,真正将片区打造为城市新增长极。

  强化体系支撑。统筹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提升,以干线拓展城市空间,让城市框架立起来;以支线联通城市空间,让城市融起来;以环线贯通城市空间,让整个城市活起来。外联通达方面,加快三门峡至洛宁、灵宝至永济(豫晋界)高速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启动沈丘至卢氏、永城至灵宝高速项目前期工作;紧盯连霍呼北联络线东延、观音堂至夏县、灵宝至丹凤3个高速项目,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网。循环内畅方面,加快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崤函大道、东环路、新国道310连接线、省道245商务中心区段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上官路、岭一路等5条断头路连通工程,构建贯通、链接、循环、便捷、顺畅的现代交通网络,让城市畅通无阻、群众出行便利。

  持续完善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突出“道路+”,重点抓好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经一路、茅津路、南山大道街区提升改造,把生态景观、建筑风格、街区风貌、商业业态、城市经营等融入道路建设,打造美丽舒适、富有特色、便利安全、整体协调的街区风貌。突出“公园+”,重点抓好三门峡绿博园、黄河公园、陕州公园、涧河公园等提升和新建项目,持续增加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元素,拓展城市公园功能。突出“生活圈+”,以完整社区为载体,建设一批融高品质人居环境、公共活动空间、各类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综合体,带动城市功能总体提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塑造城市特色。充分利用清水黄河的有利条件,加快市域水系联通工程建设,把水域作为城市水系,以水润城;加快推进南山生态公园建设、北岭生态修复绿化,以及城市园林绿化,把南山北岭建设为城市绿带,以山绿城,塑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河在城中、城在河中”的城市生态新格局。同时,突出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把更多的人文、艺术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塑造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有人文情怀的诗意城市。

  (五)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用绿色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统筹化理念实施乡村建设,全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投资27亿元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2.8亿元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0亿元灵宝香菇产业集群、投资4亿元义马清风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推动优势特色农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推动大安、后地、城村、东寨等示范村在主题设计、村容村貌、产业提升、业态打造、示范路径、运营方式上再深入、再丰富、再提标,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标杆。支持义马市、灵宝市、卢氏县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仰韶镇等19个乡(镇)创建省级示范乡(镇),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突破4600家、4200家,促进农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六)全力深化黄河战略。倾力守护绿水青山,坚决保障黄河安澜,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突出项目谋划建设。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在生态保护、河道治理、固岸护堤、泥沙清淤、矿山修复、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再谋划、包装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合理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严格地下水环境保护,重点加快金卢水库、大石涧引水工程、槐扒黄河提水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三门峡水库清淤试点工程进度,探索库区淤积泥沙综合利用新路子。

  提升生态廊道功能。按照“标准化建设、多功能集成、多维度展示、高品质服务”理念,布局一批集体验、休闲、养生、养心、探秘、景观、营地、运动、民俗等功能多样的业态、设施,重点打造虢风驿站、函谷关驿站、赵里河驿站、东寨驿站、通天湖驿站等重要空间节点,持续提升廊道的功能性、融合性、特色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

  狠抓矿山生态修复。坚持系统化、高标准修复,强力推进全域矿山特别是沿黄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矿权整合,提高建设标准,厚植绿色底蕴,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重点加快实施秦岭—洛河山水项目建设,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标杆样板。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车污染防治等标志性战役,力争PM10年平均浓度不超过78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4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249天,国家和省考核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积极推动丹江口库区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

  厚植黄河文化底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加快仰韶文化产业园“七个一”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门峡片区建设,通过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推动仰韶文化、老子文化、黄帝文化、虢国文化、天鹅文化、中流砥柱等标志性文旅品牌享誉全国,打造传承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地标。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幅提升固废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水平,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持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充分利用我市风光资源富集优势,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重点抓好投资84亿元灵宝抽水蓄能电站、投资80亿元渑池磨盘沟抽水蓄能电站、投资34亿元宝武清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七)全力改善社会民生。坚持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继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以上。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提标、职业教育创新创优、高等教育规划建设“三大工程”,新改建幼儿园、中小学22所,新增公办学位6000个,推动北环路小学、向青路小学、市技校改建等12个项目8月底前建成投用,启动实施三门峡市一高迁建、南山中学等项目,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优质均衡、布局合理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职教园区配套功能,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更多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职业教育人才;加快完成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分立工作,持续提升规模、引进师资、完善设施、强化科研,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品牌。提质升级医疗卫生水平,强力推进集团化建设、医联体建设、功能性建设“三大建设”,围绕功能性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诊疗和预防能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强化城市治疗和保健能力。加快完成三门峡市中医院迁建工程,扎实推进心血管医疗、儿童医疗、癌症医疗3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围绕医联体建设,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全力组建市、县、乡、村(社区)医联体,做好签约、培训和远程技术服务,加快县域医疗中心设备换代升级,持续提升本地就诊率;围绕集团化建设,以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以三级甲等医院为龙头,纵向整合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集团,充分对接乡村医共体,推动名院名医等优质资源下沉,形成“上下贯通、防治结合、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模式,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养老保障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原则,完善“社区+机构+物业+家庭”服务模式,推动优质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新建1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培训养老护理员2500人。加大农村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力度,推动42家乡镇敬老院转化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构建覆盖城乡、层次多样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康养紧密结合,加快推动康恒园医养结合、湖滨区养老服务中心、文旅智慧康养等8个医养项目建设,增加高端、特色、专业养老服务供给。住房保障方面,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开展保障房小区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714套,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593套,多措并举完成“保交楼”任务,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救助保障方面,守牢民生兜底“保障线”,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调增工作,全面做好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救助、帮扶工作。

  (八)全力防范重大风险。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动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严防疫情风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工作重点由“防感染”转变到“保健康、防重症”,进一步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强化救治床位、医护力量、药品等资源储备,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持续补强农村医疗救治资源,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严防安全稳定风险。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聚焦煤矿及非煤矿山、危化品、燃气、森林防灭火、消防安全、“九小”场所、建筑安全等重点领域,保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巩固平安三门峡建设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防金融债务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长效机制,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逃废债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规定,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增加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等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援疆、人防、气象、地震、社科、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复杂多变的形势,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定信念,恪守忠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我们将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坚持重实干、重担当、重落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和“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的作风,狠抓各项部署落地落实、落细落小,用今天的拼搏力度换取明天的发展速度,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将尊法用法,依法行政。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更加注重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化政务公开,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委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财会监督,让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我们将加强廉政,永葆本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督管理,严厉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光荣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奋进;人民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门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