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三政办〔2022〕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8日
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领域改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稳”的基础和“进”的动能,为确保“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和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做优做强大文旅、大物流、大健康三大主导服务业,发展新教育、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三大高成长服务业,培育壮大摄影文化、体育休闲、技术服务、现代商贸、餐饮住宿等多元化特色服务业为主体的“3+3+X”结构优化提升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推进实施100个左右服务业重大项目,争取3年内完成500亿元投资。力争到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900亿元,年均增速8.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大主导服务业实力明显增强。
二、工作任务
(一)做优做强大文旅、大物流、大健康三大主导服务业
1.大文旅产业。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文旅产业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08亿元,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500万人次;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35亿元,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800万人次;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368亿元,年旅游接待总人数4100万人次,文旅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重要支撑产业。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A级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加强通景道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文旅产业配套,增强游客综合接待能力,新建、改扩建游客服务中心10个左右、通景道路8条左右、旅游停车场26个左右(其中进行充电设施改造的现有旅游停车场16个左右)。(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
大力推进提档升级。以资源优势突出、影响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为重点,实施景区提档升级,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引领带动各类旅游目的地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市场美誉度,增加经济收益。(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旅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管理措施,推动智能化管理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旅游消费满意度。推进景区智慧管理设施升级改造,强化流量监测管理。建全旅游信息综合发布机制,为游客提供及时便利的旅游信息服务。制定《三门峡市旅游企业投诉受理制度》,规范旅游企业投诉受理机制、范围、程序、时限等标准,设立线上线下旅游服务评价平台。(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打造优质文旅产品。依托自然生态优势,持续挖掘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加大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不断丰富乡村文旅产品供给,谋划实施一批高水平文旅项目,形成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旅游景点。承接新消费旅游需求,打造集高端民宿、休闲体验、旅游商业等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爆点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函谷关老子文化养生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暨仰韶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总投资6.5亿元的大禹世纪欢乐谷项目等。(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自然资源规划局、文旅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谋划优质旅游活动。引入优质文化旅游演出策划公司,围绕“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总体品牌,打造花开中国、天鹅之城、中流砥柱、函谷问道、五彩三门目的地IP,强化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持续办好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等重大节会及三门峡市乡村旅游推广、三门峡暑期研学旅游推广、白天鹅旅游季推广等文旅活动,带动三门峡市节庆旅游,不断提升和扩大三门峡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游客旅游体验。(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旅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以“天鹅礼赞”为品牌,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应用跨界融合,培育一批美术工艺、文化创意、地方特产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商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发展精品演艺,推行沉浸式体验消费。积极推动文旅购物街区建设,支持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游客密集场所设立外观形象统一、商品价格统一的旅游商品专柜,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文旅创意商品线上营销。(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加强文旅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和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区域合作,不断推进旅游一体化进程,联动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协同建设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区,打造国家级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品牌。建立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协调机制,加强优质资源整合,积极开展精品旅游线路对接,共同推出一批知名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开展客源市场联合拓展,产品促销推介共享等活动。支持鼓励区域间文旅企业开展相互宣传、互换广告、互送客源,推动区域合作纵深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制定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出台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编制配套实施方案,监督考核各项促进文旅发展政策执行实施情况。建立健全文化旅游执法体系,建立文化旅游联合执法、受理投诉、联席会议、工作通报等机制,统筹文旅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衔接,形成综合性、科学有效的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大物流产业。以“物—贸—产”融合发展为总体思路,以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国际物流等为核心,着力提升物流产业能级。交通运输、仓储增加值每年增长38%左右,邮政业业务量每年增长25%左右,2022年公路货运量达到327.5亿吨公里、客运年周转量达到23.8亿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达到7.7亿元;2023年公路货运量达到451.9亿吨公里、客运年周转量达到32.8亿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达到9.6亿元;2024年公路货运量达到623.7亿吨公里、客运年周转量达到45.2亿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2亿元;建设两个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助力三门峡成为立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辐射东中西的物流枢纽型城市。
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和交易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及对外贸易通道建设,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发展,以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国际物流为重点打造一个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2~3个能够辐射全国的大宗矿产品公铁联运物流基地,推动大宗商品以交易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枢纽,壮大枢纽经济。重点推进总投资49.56亿元的义马市“一带一路”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国家级豫西煤炭储备基地项目、总投资26.1亿元的三门峡市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项目、总投资21.5亿元的三门峡市三阳站物流园核心区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渑池县矿产品物流产业园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自然资源规划局、铁建公司,义马市政府、渑池县政府、陕州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建设全国重要的冷链物流基地。依托陕州区、灵宝市、卢氏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快建立苹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建设具备集中采购、低温加工、跨区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和中转保鲜库,打造“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重点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渑池县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陈宋坡绿色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灵宝市特色农产品综合物流园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
推进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促进枢纽(节点)间互联成网,加快补齐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通关保税、信息服务等功能性设施短板,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枢纽运营深度融合,提高物流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推进三门峡区域物流枢纽和灵宝物流区域枢纽按建设方案有序实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铁建公司,灵宝市政府、陕州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物流合作机制。组织共建产学研物流创新机制和物流信息平台,推动成立黄河金三角物流行业协会,探索组建黄河金三角物流协同发展办公室,统筹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引导区域物流业优化布局,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推动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大健康产业。深入挖掘三门峡各类康养资源,做大做强康养产业,积极发展养老康复、母婴照料等健康医疗服务新业态,不断完善公共医疗体系,推动我市大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到2024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6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4.3人;健康产业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15.39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6.97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8.65亿元,努力建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知名的健康养老中心、康复保健中心、休闲度假中心。
做大做强生态康养产业。大力发展温泉养生,以陕州区温泉、卢氏汤河温泉等为重点,打造集温泉理疗、主题住宿、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温泉康养产品。依托黄河湿地、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积极打造集“绿水青山、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体验”森林康养产品。积极引进全国康养龙头企业,着力推进温泉疗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健康养生项目落地,大力发展旅居康养、“候鸟”养老产业。2022年,以卢氏县和陕州区为重点,建设2~3家康养综合体,重点打造“夏养卢氏”“冬养陕州”两大品牌;2023年,推动其他县(市、区)依托本地资源,建设旅居式休闲旅游基地,全面叫响“颐养三门峡”养老品牌。重点推进总投资9.2亿元的益康桃花源温泉颐养小镇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卢氏中州自由谷康养度假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中房(渑池)智慧康养产业园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发展改革委、文化广电旅游局、商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
打造优势医养结合产业。延伸中药材产业链,进一步强化卢氏县豫西百草园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灵宝市朱阳杜仲种植示范基地、渑池县天沣农业丹参种植基地建设,打造三门峡中药产业名片。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高水平举办豫西大峡谷中药养生游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积极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开展医养结合,推动医疗机构利用空余床位或转型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或专区,确保每年床位持续增长。重点推进总投资7.6亿元的黄河三门峡医院康养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渑池县中医院医养结合等项目、总投资0.65亿元的协盛源道地中药材丹参产业园项目。(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自然资源规划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完善母婴照料健康产业。积极引进知名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在三门峡设立分支机构,从事产前教育、月子会所、产后康复、婴儿早教等专业服务。支持三门峡本地母婴服务机构做大做强,鼓励三门峡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在保障公益性母婴保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业务服务能力。结合智慧社区建设,采用公助民办等方式,整合利用城市现有公共场地、公共设施等资源,支持育婴、托幼等服务进社区。重点推进总投资1.03亿元的湖滨区公办托育中心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0.16亿元的渑池县妇幼保健院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改建)、总投资0.2亿元的渑池县妇幼托育(改建)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
推动养老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升级。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智慧养老发展,培育老年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保险理财、教育咨询等领域新增长点。加大城企联动,推进普惠养老项目建设,推动在居住密集区开办嵌入式养老机构,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居家化”。全市每个街道建立1所具备全托、日托、居家探访、康复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努力完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积极引进国内领先的养老服务企业,鼓励本土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重点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三门峡常青藤康养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三门峡即硕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大健康产业项目、总投资0.6亿元的湖滨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0.4亿元的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心养老院项目等。(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
推动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新建市级传染病医院,建成公共医学卫生中心,提升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实施市县医院提质升级,重点抓好心血管、儿科、肿瘤、中医骨伤、中医脑病五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三门峡市妇幼保健院、渑池县人民医院、灵宝市人民医院、卢氏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数据资源接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应用,提高区域健康信息共享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能力标准。(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政府)
提升家政服务业质量。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惠及城乡的家政服务体系。探索“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社区家政+跨界融合”等家政服务进社区新模式,推动家政与电商、快递、物业等多种社区服务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家政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支持我市职业院校开展家政服务专业教育,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春潮行动”“现代服务业技能提升计划”“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等,推动实现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全覆盖。优化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推进家政服务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制定推广雇主行为规范。加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服务,支持两个省级废旧家电回收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供销社、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发展新教育、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三大高成长服务业
1.新教育产业。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形成适应三门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完善职教园区功能,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心。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5万人次/年,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0.48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0.53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0.58亿元,全市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5万人左右。
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优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针对新兴产业人才缺口,每个县建设1所高标准、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持续推进职教园区建设。争取建设2~3个在全省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和3~5个特色专业。鼓励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社会管理学院(三门峡技师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增设冷链、快递、电商直播、家政、育婴、摄影等专业,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6个产业学院,建设10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职业教育专业群。重点推动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条件,为独立设置奠定基础。加快推进三门峡社会管理学院(三门峡技师学院)二期工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持续推进陕州区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双创基地改扩建综合项目。(责任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社会管理学院〔三门峡技师学院〕、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发展文旅科普研学旅行。大力响应国家“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议,积极建设三门峡研学旅行基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逐步建成仰韶村文化遗址及博物馆、崤函古道遗址、姚崇故里、庙底沟遗址、黄河三门峡大坝、黄河公园、陕州古城、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北阳平遗址、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黄帝铸鼎原、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公园等研学旅行重要示范点。健全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加强研学旅行管理,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深度开发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游客群体,针对性安排内容丰富的参观、学习与探究活动,塑造三门峡研学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2.现代金融业。进一步优化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的融资需求。2022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75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056亿元、保费收入达到46.8亿元;2023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90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143.7亿元、保费收入达到52.8亿元;2024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06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238.6亿元、保费收入达到59.69亿元。
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及各类保险公司在三门峡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完成市级农商银行组建,引进1~2家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新的村镇银行,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以金融扶贫“卢氏模式”为基础,发展具有三门峡特色的普惠金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预防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责任单位:市金融局、人行三门峡市中心支行、三门峡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府)
3.商务服务业。依托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以现代中介服务业、总部经济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地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高端服务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豫西会展名城,初步建成立足豫西、带动豫陕晋、辐射中西部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力争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14.1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5.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7.1亿元。
提升中介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咨询调查、劳务技能培训、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中介服务业,引导咨询、金融、法律、会计、税务、评估服务、信用、贸易代理、人力资源等中介服务机构向市商务中心区集聚,着力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的大型事务所、中介法人机构。以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商务楼宇为载体,支持市域大中型企业在市商务中心区设立总部;争取省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新兴行业领军企业,在市商务中心区设立地区性总部或营销、采购、财务、投资等功能性总部,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商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审计局、司法局、税务局、金融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人力社会资源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推进会展业创新发展。初步建成区域会展中心,打造豫西会展名城,初步建成立足豫西、带动豫陕晋、辐射中西部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会展中心城市。举办区域级会展活动6场以上、自办及地区性会展活动9场以上,展会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综合经济效益年均增长5%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培育壮大摄影文化、体育休闲、技术服务、现代商贸、餐饮住宿等多元化特色服务业
1.摄影文化产业。全力推进中国摄影文化城建设,努力在“专业化、产业化、精品化”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全省摄影艺术新高地,三年内争取产值达到8000万元,打造100个左右摄影创作研修基地。
加强摄影文化艺术与产业载体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白天鹅、红腹锦鸡等自然生态和豫西民俗、民风、民居摄影创作研修基地。推进中国摄影文化城、中国摄影艺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等重点项目活动建设。加大征集、收藏、收购力度,2023年年底前完善充实中国摄影艺术馆三、四、五层区域。在黄河沿线湿地打造集外景基地、动植物观赏、旅游采风为一体的摄影主题景观带。
丰富摄影专业活动。争取中国摄影艺术节永久落户三门峡,持续办好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争取创办世界候鸟大会,不断策划举办具有城市特色的摄影文化活动等,谋划举办摄影学术研讨活动和设备器材展览活动。加强摄影人才培育,积极创办独立的摄影艺术学院,面向全国摄影人持续办好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活动,打造中国摄影艺术人才高地。组建摄影家艺术家俱乐部,为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提供创作、研讨、收藏、交流、展示平台。
促进摄影产业链发展。引进并打造全链条的黄河婚旅摄影文化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摄影+”发展,鼓励本地摄影家在内的国内外知名摄影师和优秀创作人才在三门峡设立工作室、创办个性品牌,探索作品版权交易服务,开发摄影衍生品、主题旅游,推动摄影产业与5G、大数据等深度融合,建设集“产学研游展”为一体的中国摄影文化名城。重点推进总投资3.2亿元的婚旅文创商业街区项目建设。(责任单位:中国摄影文化城创建指挥部,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教育局、黄河时报社、市文旅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2.体育休闲产业。抢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托“百里黄河生态廊道”,谋划“游、跑、骑、行”沿黄体育赛事,打造1个国家级品牌赛事。2022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0.057亿元、2023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0.063亿元、2024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0.069亿元。
打造精品赛事。持续办好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沿黄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活动,做大做强三门峡黄河马拉松、天鹅女子马拉松赛,打造知名品牌赛事,积极承办国内知名体育赛事,繁荣赛事经济。
做优健身休闲。完善健身休闲运动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丰富健身休闲运动项目,促进冰雪运动发展,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发展,开展线上线下健身赛事活动,形成健身休闲产业新生态圈。
促进体育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发展体育策划咨询、体育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体育竞赛表演、运动休闲、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培训等,推进“体育强市”建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3.技术服务业。加快检验检测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检验检测高新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市场环境,激发新型服务业态更新,提高检验检测智能化水平,优化检验检测能力和机构布局,完善创新平台体系。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21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53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3.88亿元。
打造共享生产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全国客户资源,重点面向洛阳、西安等地区汽车、机械等终端客户,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推进体验互动、在线设计等,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做大做强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黄金贵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铜箔质检中心、有色金属质量科学研究所等金属矿产及相关工业品检验检测平台,服务工业和贸易发展。加快发展环境污染物检测,服务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黄河生态环境治理等需求。建设三门峡高新区量仪产业共享服务平台,设备、技术成果与全市量仪企业共享共用,加速量仪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作用。发展车后市场服务,以骏通公司、戴卡轮毂、宝武铝业等企业为抓手,加大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科研人才引进力度,打造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向汽车、专用车、特种车后市场服务发展。以西安、洛阳、郑州为主要服务对象,发展2B端汽车维修、零部件销售服务等。重点推进总投资19亿元的三门峡高新区产业科创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5亿元的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0.6亿元的西北永宗检测中心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布局建设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加大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引进大型院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体系,在组建成立三门峡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分别设立产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
4.现代商贸业。顺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强化现代商贸流通功能,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现代商贸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地标性、特色化、高品质的商贸中心、区域商圈和商业街区,全面提高商贸能级和商业魅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和新型消费示范城市。现代商贸业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1171.9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347.6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550亿元。
推进消费商圈优化升级。开展重点商圈提升行动,优化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拉大核心商圈框架,充实核心商圈“内涵”。充分发挥梦之城、万达广场、义乌商贸城、金三角建材市场、紫金国际、渑池汇金广场、灵宝天基茂业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商圈品牌消费集聚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居民消费观念提升。加快向场景化、体验式和互动性的特色区域商圈转型,积极引进国际大牌、全国名品,增强消费吸引力和商业竞争力,提升产业聚集力和区域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加快现代商贸设施建设。加快城区新商圈培育引导,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品质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积极推动三门峡市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上阳驿、黄河之窗城市坐标、三门忆商业街区、茅津邻里商业中心等12个商业开发类项目启动,重点推进湖滨区百货楼周边区域旧城改造、李家窑村虢都风情一条街等休闲娱乐购物商贸圈。优化社区、农村便利店网点布局,推进主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加大招引力度,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政策,围绕重点街区,推进商业街、步行街改造提升。争取申报成功1条省级示范步行街及2个品牌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建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创新发展商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鼓励引导传统商贸流通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现货交易,推进市场拓展、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创新发展在线消费、体验消费等新模式,深挖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消费热点潜力。积极推动商业街区数字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5.餐饮住宿业。从餐饮住宿业规范化、便利化、现代化、品牌化、产业化等方面推动行业加快发展,全面调动全市住宿餐饮业的积极性,激励和促进有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餐饮住宿业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77.3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8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93.6亿元。
推出“豫西风味”特色美食,大力挖掘三门峡传统菜系和地方特色餐饮,推出“豫西风味”系列美食,塑造三门峡美食品牌形象,建成较有规模的美食城1~2座,建成5~6条特色美食街(区),形成以仰韶文化、天鹅文化、黄河文化等主题的特色化、个性化、地域化就餐环境。加快特色餐饮品牌建设,在“三门峡旅游醉美食”的基础上,开展“三门峡八大名菜”“十大小吃”“三门峡老字号”评选活动,通过颁发证书、网络推广,使之成为三门峡的专属美食品牌。结合现有节庆活动,重点打造三门峡美食节庆品牌,创立壮大本土餐饮,鼓励设立分店、加盟商,建立连锁品牌,扩大服务范围,丰富三门峡市餐饮文化内涵和对外影响力。促进住宿业特色化、绿色化、连锁化、品牌化、质量化发展,提升住宿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引进国际标准五星级酒店,发展一批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各县(市、区)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民宿为主的非标住宿业,重点打造特色窑洞、文化院落、主题酒店、自驾营地、野营帐篷特色住宿3个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服务业发展相关数据及进展情况、监测经济运行发展、提出改进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本行业发展。各县(市、区)要完善相应机制,切实解决在行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二)设立三门峡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三门峡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调动地方和企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引导多渠道资金对服务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处于产业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好的新兴服务业。各县(市、区)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引导和推进本地区服务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开放招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竞争性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按照统一的登记标准、程序和要求,为服务业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准入环境。各类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依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把推进开放招商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创发展优势、提高发展质量的第一抓手,制定全市服务业招商引资专项计划工作方案,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落实,将服务业开放招商工作列入综合量化考评。加大对国际国内知名服务业企业的合作招商引资力度,实行点对点、产业链、集群化的招商。(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税扶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切实减轻办税缴费负担,促进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鼓励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考核评价依据。鼓励产业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面向服务业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服务,通过设立服务业创投基金,帮助创新性、示范性、带动性强的中小服务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保障土地供应。健全服务业用地管理机制,优先保证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针对服务业载体项目用地,在新增用地指标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鼓励改造城镇低效用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供地方式,建立健全产业用地弹性供地机制,满足中高端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及时审批,有效监管。强化人才支持。加快制定和实施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加大对服务业优秀人才的引入和激励。鼓励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根据服务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学科设置,积极培育紧缺人才。探索适合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安居住房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入户、工作、住房、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金融局、税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政策,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提高开办企业效率,缩短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实现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加强对市场主体和经营活动的监管。拓宽企业和社会意见反映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强化民主监督,及时回应和解决企业与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六)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市现代服务业行业各主管部门及县(市、区)目标考核制度,细化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坚持重点工作与经济指标相结合、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高效发展。将市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年度重点督查事项,督促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将市服务业行业各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科学规范考核标准。强化差异化考核,引导各县(市、区)补短板强弱项,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相关解读:
《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政策解读材料
图解: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填写前,请先点击登录提交按钮,进入相应页面后再填写。之后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