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领袖嘱托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古朴大气的仰韶文化博物馆 (孙猛摄)
仰韶文化博物馆、中流砥柱博物馆全新开馆,古韵新风在文博场馆交相辉映;灵宝函谷关、陕州地坑院以非遗赋能旅游,特色展演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金秋十月的崤函大地,文旅市场人潮涌动,文旅融合出新出彩,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我市坚持以深化改革作楫、创新实干为帆,不断厚植文化底蕴、赓续历史文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活力与澎湃动能。
崤函儿女不会忘记,三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发来贺信。
这不仅在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文物考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成了三门峡建市以来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历史的篇章,总有璀璨瞬间,镌刻成为永恒。
思想的光辉,总能穿透烟云,引领未来征程。
三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动力,勇担历史使命,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主动作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仰韶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以鲜活的方式做足黄河文章、讲好三门峡故事,与时俱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聚焦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牢记殷殷嘱托,履行使命担当
弹指三年已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切期望,仍在三门峡干部群众心中激昂。
这三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积极谋划了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和“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将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城市作为三大城市定位之一,将做好“文”的文章作为五篇文章之一,将建设文化强市作为建设“五个强市”目标之一,将发展文旅经济作为培育“六大经济”支柱之一。
嘱托,声声入耳;壮志,念念于心。
从考古基地到文博场馆,从机关团体到城镇乡村,从企业车间到学校课堂……这三年,全市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发展文旅经济、建设文化强市等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建设”等各项工作,守护悠久历史根脉,传承灿烂中华文明。
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洗礼与熏陶,三门峡早已将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深深融于城市血脉之中。
——仰韶文化感知度全面提升。我市积极融入河南省“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建设,成为这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展示带、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和文化地标;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和球幕影院、全息投影、VR场景再现、裸眼3D等现代科技“牵手”,仰韶文化的保护研究与活态化展示进入新阶段;“花开中国”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奖”等奖项,“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品牌持续叫响。
——考古圣地“名片”持续擦亮。我市坚持项目化、工程化、节点化推动,精心谋划实施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让宝贵的仰韶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坚持保护利用第一,以仰韶文化申遗为牵引,高规格建成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仰韶文化研究成果活化利用”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牵头组织成立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编撰出版《崤函遗珍品鉴》等专著,《仰韶时代》《何以华夏》两部优秀专著在我市发布;坚持活化展示为重,遴选珍贵文物走进香港、参展南京、交流哈密,“古泉新声——三门峡春秋空首布窖藏成果展”获评大奖,《花开中国》宣传片、《文物会说话》栏目好评如潮,“花开奥运”经典彩陶盆亮相巴黎奥运会,多渠道提升三门峡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三门峡文化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全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仰韶文化考古圣地。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我市坚持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禹公园、中流砥柱博物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将黄河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
同时,我市下足“绣花功夫”将仰韶之古韵、黄河之浩荡融入城市建设肌理。如今,行走在三门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繁星般点缀街道、公园,引人驻足流连、难以忘怀;立于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之中,举目四望,仿佛能听见远古的风,诉说着那些关于泥土、火焰和彩绘交织的故事。
不断探索未知,深入揭示本源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对“中华文明探源”这一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
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学者,用一把手铲在仰韶村的黄土地里挖掘出了华夏文明的根。
2024年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科技分析,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
历经百年和4次发掘,一幅仰韶文化图景在仰韶村遗址被绘制出来。在今天,我们得以目睹仰韶先民的面貌,深入探寻中华先民是如何步入文明时代,这不仅标志着现代考古技术的重大进步,也展示着仰韶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主根主脉”地位。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三年来,我市在文物遗迹发掘与保护方面齐头并进,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守好历史文化根脉;颁布实施《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三门峡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供坚强保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普查方法和技术手段,文物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年来,三门峡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不懈努力,紧紧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课题,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北阳平遗址等进行考古调查和成果研究,不断在考古发现、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累计完成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文物勘探200多次,配合基建考古发掘项目50多次,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
考古,是与时间赛跑,考古人试图从历史的缝隙中,窥见文明的曙光。陕州城墓地遗址发掘570座古墓葬,共出土3组青铜编钟,是三门峡正式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在仰韶村遗址,墓葬、灰坑葬、窖穴等遗迹密集分布,发酵酒、丝蛋白、象牙手镯等新发现接续不断,进一步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人们在触摸历史中感知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
文物擘画往昔,历史诠释变迁,文化传承智慧。
三门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把仰韶文化研究好、阐释好、传播好、弘扬好,进一步彰显黄河文化之“魂”、探究华夏文明之“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三门峡力量。
文旅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升级
2024年,河南省“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活动、2024“行走黄河”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的先后举办,我市文旅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庆假期,三门峡大坝景区游人如织,沿黄生态廊道自驾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登上中原之巅汉山领略秀美风光、俯瞰群峰连绵。
一条集生态屏障、文化传承、体育赛事、休闲观光于一体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串珠成链、全面贯通,东至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仙门山景区,经三门峡大坝、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西至函谷关、东寨村九曲黄河观景台,穿越辐射村庄300余个,串联特色景点景区43个,服务周边群众80余万人,已经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绿色纽带。
这是三门峡牢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1+3+4”工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城市品牌的生动实践。
培育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灵宝函谷关的“大秦烽云”“楚汉争关”、陕州地坑院“金秋花灯游园会”等特色展演活动以“演艺+体验”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夜游新场景,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我市考古研学产品列入全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仰韶村考古遗址纳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华夏溯源——最早中国研学之旅等研学线路,创建了一批国家、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博物馆里的彩陶盆冰箱贴、宝轮寺塔纪念币、精品文物系列香薰片等文创产品,在假期吸引众多游客欣赏选购,全市文创产品总量突破1200余种。
构建“一带一廊六区”文旅发展格局。我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依托全市文旅资源优势,挖掘文旅要素内涵,持续打造仰韶文化传承保护区文化地标,推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三门峡大坝黄河文化旅游区、陕州地坑院非遗文化旅游区三大片区建设,推出“九曲黄河湾·寻根文明源”等6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花开中国·文明溯源之旅”等9条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在省内外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托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刘少奇旧居、八路军渑池兵站、三门峡大坝等红色旅游资源,加快塑造红色文化和旅游品牌;持续办好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国摄影艺术节、白天鹅旅游季等传统节会,充分释放“节会”品牌效应。
坚定文化自信,赋能转型发展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谈及文化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饱含深情。
我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凝聚着团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赋予了我们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改革创新的活力。
三门峡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三门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赋能发展“硬支撑”。
现代化三门峡建设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城市、省际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一座充满活力的魅力之城、幸福之城、希望之城呼之欲出。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坚定推进转型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我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坚定不移以项目强支撑、靠改革增活力、用开放拓空间,聚焦“十个新突破”,集中攻坚、奋勇争先,统筹推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经济强市。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加快文旅文创融合的措施更加深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持续壮大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扎实做好“文”的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崤函儿女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踔厉奋发、锐意进取,齐心协力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出彩的三门峡篇章。